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新恢复系及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坚

作者: 王坚;杨晓杰;裴庆利;王春连;刘丕庆;赵开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萍乡核不育水稻;恢复系;显性上位作用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1 年 37 卷 03 期

页码: 552-5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构建萍乡核不育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定位群体时,我们意外发现一些前人报道的保持系表现出恢复性,为此本试验对这几个品系与萍乡核不育水稻杂交后代育性分离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杂交F1代的不育株与可育株按1:1分离,高温自交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分离。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分别与桂99、特青和9311BB23杂交,它们的F1代均可育,表现恢复性。由F1代产生的F1:2家系中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1:1。其中育性分离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3进行分离。从育性分离的F1:2家系中的可育株自交产生的F2:3家系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7:6。这些分离规律表明,桂99、特青和9311BB23具有恢复基因,并对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显性核不育基因表现出显性上位作用,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性转变为可育。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棉花显性无腺体基因的应用及其遗传研究. 袁有禄,刘少林,邢朝柱,占先合,潘家驹,唐灿明. 1993

[2]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恢复系8274R的选育. 邵明波,李风华,白俊霞. 2012

[3]对赤霉素不敏感恢复系杂稻组合黔优568的制种技术. 周乐良,石邦志,伍祥,张上都. 2012

[4]杂交水稻耐寒恢复系G406选育及特性. 周乐良,伍祥,石邦志,陈文强. 2011

[5]杂交向日葵高油恢复系选育方法. 陈玉海,张子义,包海柱,王曙光. 2003

[6]糯高梁杂交种"晋糯2号". 刘国强. 2013

[7]饲粮兼用高梁杂交种辽饲杂4号. 王德生. 2007

[8]水稻除草剂敏感基因导入恢复系的研究. 朱启升,王安东,杨前进,李布青,张德文,许家平. 2000

[9]籼稻恢复系镇恢129的选育及利用. 龚红兵,盛生兰,刁立平,陈亮明,杨图南. 2000

[10]粳稻三系亲本杂种间性状相关性分析. 孔宪旺,袁彩勇,王健,袁生堂,汤述翥. 2009

[11]油菜强优势恢复系HF15的选育及应用. 侯燕,侯国佐. 2012

[12]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李敏,张瑞茂,陈大伦,汤晓华. 2009

[13]耐冷杂交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 伍祥,周乐良,陈文强,石帮志. 2006

[14]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优良恢复系6958 R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陈大伦. 2011

[15]甘蓝型油菜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三系选育. 王华,赵继献,候国佐,张瑞茂. 1993

[16]水稻红米恢复系红恢937配合力研究. 张上都,石邦志,周乐良,伍祥,陈文强. 2013

[17]高配合力恢复系R894的选育及应用. 伍祥,陈文强,石邦志,周乐良,王丽丽,张上都. 2011

[18]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材料2188R的选育. 冉光权. 2006

[19]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材料L7AB及临保系的选育. 秦信容,杜才富. 2006

[20]辣椒三系选育技术初探. 袁远国,胡明文,李正丽,杨新城,罗孝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