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甘蓝型矮秆油菜的发掘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宏仕
作者: 韩宏仕;张敏琴;喻时周;伍林涛;高志宏;张星星;张涛;向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矮秆;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52-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我国是油菜种植大国,随着杂种优势的利用,油菜株高明显增加,容易倒伏,影响收成且不便机械化收割,已成为油菜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株型改良已成为培育适宜机械化品种的重要目标。通过降低株高是解决倒伏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对甘蓝型矮秆油菜矮秆资源发掘途径、甘蓝型矮秆油菜遗传类型进行了综合介绍,统计分析了2006年以来我国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油菜品种中,株高低于170cm的品种的株高、品种类型、审定区域情况,提出了甘蓝型矮秆油菜品种选育的参考标准,以期为油菜育种工作者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特异矮秆直立株型新品系DW871株高的遗传分析. 张瑞茂,李超,陈大伦,向阳. 2019
[2]甘蓝型油菜无花瓣矮秆新种质APL03的选育. 傅寿仲,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高建芹,陈新军. 2006
[3]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刘燕,董振生,张改生,周维. 2004
[4]小麦-长穗偃麦草矮秆种质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崔淑佳,卢虹,崔雨,高居荣,王洪刚,李兴锋. 2015
[5]矮秆早熟小偃麦种质山农0057-2的选育与鉴定. 鲍印广,崔法,李兴锋,封德顺,王霖,高居荣,王洪刚. 2009
[6]一个水稻显性矮秆突变体的遗传特性与降株高能力. 刘凯,王爱民,严国红,唐红生,孙明法. 2016
[7]优质矮秆谷子新品种公矮3号选育. 刘晓辉,高士杰,杨明,李淑杰. 2007
[8]向日葵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王德兴,崔良基,宋殿秀,孙恩玉,刘金刚. 2015
[9]一个新的水稻D17/HTD1基因等位突变体的分子鉴定. 李丛丛,马小定,马建. 2019
[10]水稻矮秆小粒突变体dsg7的图位克隆. 王迪,王健,李刚,程保山,徐卫军,袁彩勇. 2019
[11]兰天系列抗条锈矮秆丰产冬小麦新品种的育成. 王晓旭,鲁清林,张礼军,白玉龙. 2019
[12]二系杂交小麦亲本光周期、春化和矮秆等位基因的组成和分布. 陈现朝,张立平,秦志列,廖祥政,孙辉,张风廷,赵昌平. 2020
[13]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性状的遗传分析. 段有厚,卢峰. 2020
[14]一个新的水稻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李晓兰,骆卫峰,程治军,谭俊杰,衡月芹,李真,陈良碧,王海洋,王久林. 2013
[15]美洲矮秆蓖麻品种的引进鉴定. 陈小龙,魏佳,裘晓云,姚陆松,胡荣斌. 2013
[16]高粱矮秆优良不育系吉4190A的选育报告. 胡喜连,李翠丽,李淑杰,李继洪,高士杰,王世义. 2012
[17]棉花机采品种理想株型模式研究. 肖松华,吴巧娟,刘剑光,陈旭升,许乃银,狄佳春,马晓杰. 2010
[18]水稻茎秆螺旋突变体ts-ta的鉴定及其遗传分析. 汪得凯,傅亚萍,胡国成,斯华敏,孙宗修. 2005
[19]中国棉花矮秆性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吴巧娟,肖松华,刘剑光,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马晓杰. 2010
[20]高产矮秆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何中虎,阎俊,张勇.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品香优五山丝苗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唐彬;刘俊龙;秦俭;粟超;陈倩;何玲;杨乾华;曹应江;杨莉;李赓觅;张涛;蒋开锋;郑家奎
关键词:杂交水稻;品香优五山丝苗;选育;特性特征;栽培技术
-
贵州山区"稻+鱼+鳖"仿原生态种养技术模式的构建
作者:申晓东;李礼;曾诗雨;李正友;江学海;张涛;顾泽谋;张昌帮
关键词:贵州山区;稻+鱼+鳖;生态种养
-
黔东南小香鸡林下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作者:潘永;王璇;文正常;张涛;刘艳;姜兆芳;张晓可;杨远飘;曾嵘;刘文涛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
铁皮石斛糖苷水解酶GH3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作者:李亚萍;金福来;黄宗贵;张涛;段晓婧;姜武;陶正明;陈家栋
关键词:铁皮石斛;糖苷水解酶GH3;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模式
-
基于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的长江口生态健康状况评价
作者:谢志伟;杨刚;庄平;赵峰;耿智;蒋俊;张涛
关键词:长江口;生物完整性指数;健康状况;生态评价;鱼类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QTL与SNP分子标记
作者:李敏;方正;陈俊锟;梁龙兵;向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QTL;SNP分子标记
-
1株B基因型牛副流感3型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张倩;王旭;韩猛立;张星星;吴桐忠;钟发钢;黄新;张乾义
关键词:牛副流感病毒3型;B基因型;分离鉴定;全基因组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