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食性眼斑沟芫菁幼虫对非喜爱食物的阶段性适应(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伏召辉

作者: 伏召辉;刘昌华;杜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眼斑沟芫菁;专食性;适应性响应;人工饲养;取食适应性;营养胁迫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23 年 06 期

页码: 779-7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芫菁俗称斑蝥,属鞘翅目(Coleoptera)芫菁科(Meloidae),是一类极具药用价值的资源昆虫,但其幼虫对蝗卵的取食专化性极大地制约了其人工饲养和斑蝥素的利用与开发。斑蝥幼虫的专食性已获普遍认可并被许多研究证明,但我们在多年的饲养过程中发现其取食专化性会随龄期增加而降低。【方法】对眼斑沟芫菁Hycleus cichorii进行了大规模的饲养实验和生理生态学分析,测定各处理组(分别从1, 2, 3和4龄幼虫期由蝗卵转为人工饲料饲喂,即分别为1-4龄组)和对照组(全程饲喂蝗卵)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羽化率、老熟幼虫干重、生长量、生长速率、幼虫历期及蛹历期和单雌产卵量,比较各处理组幼虫生长发育及成虫生殖情况,验证斑蝥幼虫对非喜爱食物的取食适应性并弄清其应对营养胁迫的适应性规律。【结果】由蝗卵转为人工饲料饲喂后,眼斑沟芫菁1龄组的幼虫存活率极显著地低于2, 3和4龄组的和对照组的,化蛹率为0,且1龄组幼虫生长速率和老熟幼虫干重显著低于2, 3和4龄组的和对照组的,幼虫历期也更长。2, 3和4龄组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但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随龄期增加逐渐升高;幼虫生长速率和老熟幼虫干重逐龄升高,幼虫历期逐龄缩短。【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眼斑沟芫菁1龄幼虫不能适应非喜爱食物,而高龄幼虫表现出随龄期增加逐渐增强的取食适应性。本研究证实了专食性斑蝥幼虫对非喜爱食物引起营养胁迫具有阶段性适应,取食适应性的变化模式为斑蝥幼虫的全人工饲养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也有助于药用斑蝥的人工饲养和资源利用研究。

分类号: S899.9

  • 相关文献

[1]果实采后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响应及信号转导(综述). 谭卫萍,陈建业,张慧,曾继吾. 2006

[2]家蚕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的PCR-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 相辉,李木旺,赵勇,赵立平,张月华,黄勇平. 2007

[3]拟南芥ft-1突变体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李艳玲,张晓玫,陈新建,傅永福. 2012

[4]食物对四个茶尺蠖地理种群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林强,郑吉澍,李平,高冬梅,郭萧,韩霜. 2015

[5]鳞翅目昆虫人工饲养技术研究进展. 戴长庚,欧阳芳,陈湘燕,胡阳. 2016

[6]烟夜蛾人工饲养条件的筛选. 高玉红,赵卫星,邱中成. 2014

[7]小菜蛾的人工饲养研究进展. 韩艺欣,高德良,庄占兴,宋化稳,胡尊纪,唐广新,徐英. 2019

[8]不同产卵基质上中黑盲蝽落卵量的比较研究. 付晓伟,封洪强,邱峰,郭线茹,陈培育. 2008

[9]甜菜夜蛾的人工饲养研究进展. 韩艺欣,高德良,庄占兴,范金勇,胡尊纪,宋化稳. 2018

[10]粘虫卵饲养东亚小花蝽的初步研究. 郭培,姬素婵,李慧玲,鲁瑞杰,康冬梅,邱睿,李淑君,武予清. 2020

[11]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 张爱红,闫冲,孟凡思,霍良占,邸垫平,苗洪芹,王锡锋. 2016

[12]不同饲料配方对大麦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吴晓云,迟全元,赵梅婷,刘亚亮. 2017

[13]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 张爱红,闫冲,孟凡思,霍良占,邸垫平,苗洪芹,王锡锋. 2017

[14]七星瓢虫基础研究现状. 段宇杰,何恒果,蒲德强,杨慧,陈琪,陆秋成. 2021

[15]稻纵卷叶螟的人工饲养技术. 徐红星,钱佳宁,王国荣,吕仲贤,杨亚军. 2021

[16]胡桃大蚕蛾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养研究初报. 姜欣雨,杜占军,郭天凯,韩冰,陈凤林. 2021

[17]二化螟36 d标准化饲养技术与管理体系. 罗智心,姚静,张茹,王利华,罗光华,方继朝. 2021

[18]小花蝽人工饲养及应用研究进展. 刘梅,张昌容,班菲雪,尚小丽,刘少兰,曾广,郭军,孙月华. 2021

[19]利用黑广肩步甲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行性探索及应用展望. 陈增良,宋策,于庭洪,赵世文,李喜升. 2020

[20]东方铃蟾人工饲养管理要点. 董昕瑜,周淑荣.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