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用南瓜条带式间作复合种植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云梅
作者: 王云梅;刘小俊;刘宗华;罗晓玲;黄修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籽用南瓜;玉米;间作;复合种植
期刊名称: 中国瓜菜
ISSN: 1673-2871
年卷期: 2018 年 11 期
页码: 66-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川西南高原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独特自然条件是生产优质、高产南瓜籽的重要区域。根据川西南高原独特天气、土壤条件等,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植模式、整地及盖膜、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短蔓籽用南瓜与玉米条带式间作的复合种植技术,既促进了农户的增收,又有利于川西南高寒地带农民脱贫致富,可为籽用南瓜在川西南高原类似生态区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分类号: S642.1
- 相关文献
[1]鲁南地区玉米-大豆高效复合间作种植技术. 赵崇强,王浩,赵月彬,于光彦,张玉凤,邵文莉. 2022
[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 朱玉成,王满秀,张向前,路战远,乌朝鲁门,张德健,郝楠森,赵双龙,胡戎朔. 2023
[3]玉米与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试验报告. 费永红,韦德斌,向英,李晓芝. 2016
[4]8种除草剂的杂草防效及其对玉米、大豆的影响. 黎芳,赵国清,陈红,邹康平,黄锰,胡国军,肖姬玲. 2023
[5]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叶照春,何永福,陆德清,李鸿波,朱峰. 2015
[6]覆膜对玉米间作花生的影响. 马天进,李正强,吕建伟,胡腾文. 2015
[7]玉米与不同植物间作对田间氨挥发的影响. 聂胜委,陈源泉,隋鹏,高旺盛,黄坚雄,李媛媛,熊杰,史学朋,吴雪梅,孙自广. 2011
[8]间作玉米对大豆鼓粒期产量与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杨春杰,谭春燕,陈佳琴,刘作易,龚丽娜,朱星陶. 2015
[9]不同带幅对宽厢宽带玉米间作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韦思梅,韦应红,王万平,李翠生,胡廷会,吕建伟,马天进,李正强. 2016
[10]玉米-大豆间作行距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朱星陶,谭春燕,陈佳琴,杨春杰,龚丽娜,刘作易. 2016
[11]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研究进展. 刘天学,张绍芬,赵霞,李潮海. 2008
[12]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刘洋,孙占祥,白伟,郑家明,侯志研,张莹,文凤. 2011
[13]不同间作比例对鲜食毛豆与玉米群体光合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涂晓杰,芦悦,宋书宏. 2014
[14]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单间作田间耗水规律研究. 张莹,孙占祥,李爽,冯良山,杨宁. 2010
[15]玉米-大豆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研究. 王秀领,闫旭寿,徐玉鹏,刘忠宽. 2012
[16]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与利用:Ⅲ.夏玉米间作葡匐型绿豆对…. 郑礼. 1997
[17]隔根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消耗特征的影响. 郑立龙,陈珩. 2017
[18]不同氮水平下夏玉米夏大豆间作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孔玮琳,薛燕慧,李进,李冬,梅沛沛,夏海勇. 2018
[19]吉林省花生玉米间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陈小姝,王绍伦,刘海龙,吕永超,高华援,杨富军,李春雨,孙晓苹,宁洽,沈海波,张志民,王礼斌. 2019
[20]辽宁地区绿豆玉米间作试验研究. 王洪皓,乔辉,赵秋,何伟锋.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莴笋红叶基因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开发
作者:李春;何振;刘小俊;梁根云;李艺凡;杨楠;蔡鹏;李跃建;房超;刘独臣
关键词:莴笋;红叶;图位克隆;分子标记
-
茄子新品种'天骄'
作者:蔡鹏;房超;李跃建;刘独臣;刘小俊;梁根云
关键词:茄子;杂交;优质;品种
-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华南型黄瓜'川绿15号'杂交种子纯度
作者:李春;梁根云;蔡鹏;李跃建;房超;刘独臣;刘小俊
关键词:SSR标记;黄瓜;‘川绿15号’;纯度鉴定
-
小凉山地区高山蔬菜周年应市策略探讨-以峨边县新场乡高山蔬菜产业园为例
作者:李春;赖全万;唐丽;李文玉;莫建超;魏德美;梁根云;刘小俊;张泽锦;李跃建
关键词:小凉山;高山蔬菜;周年应市
-
基于表型性状的莴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李春;刘锦秀;刘小俊;杨楠;李跃建;房超;刘独臣;蔡鹏;梁根云
关键词:莴笋;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
白纹雏蝗卵胚胎发育阶段划分与滞育解除
作者:马志宁;王颖;张蓉;朱猛蒙;黄文广;罗晓玲;贾彦霞;魏淑花
关键词:白纹雏蝗;卵;胚胎发育;滞育;滞育解除
-
宁夏草原蝗虫适生区和分布区划分
作者:朱猛蒙;黄文广;张蓉;魏淑花;罗晓玲;杨彦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