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野生大豆表型性状的评价和聚类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炜

作者: 李炜;毕影东;刘淼;王玲;邸树峰;刘建新;樊超;杨光;梁文卫;来永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生大豆;表型性状;评价;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21 年 012 期

页码: 73-79

摘要: 为了有效利用野生大豆资源,为大豆的品种创新和生产利用提供材料基础,对204份野生大豆资源的表型性状(质量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31~1.13;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46~2.09,变异系数变幅为1.74%~71.39%。北部地区的资源表现为紫花、披针叶、黑色种皮、褐脐、种子有泥膜;西部地区资源表现为紫花、披针叶、黑色种皮、黑脐、种子有泥膜,分枝数、单株粒数、节数、有效荚数、节间长、粗蛋白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蛋脂总和均值最高;东部和中南部地区的资源表现为紫花、卵圆叶、黑色种皮、黑脐、种子有泥膜,百粒重、无效荚数、单株粒重、粗脂肪含量、异黄酮含量、油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均值最高。聚类分析将叶宽大、百粒重高的材料聚为第Ⅰ类,这一类材料特性表现为高油、高油酸;将叶细长、产量偏高的材料聚为第Ⅱ类,这一类材料特性表现为蛋白、异黄酮、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浅谈寒地不同积温带野生大豆的表型性状. 邸树峰,张静华. 2016

[2]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果,胡正,张保缺,王成社,张辉. 2008

[3]寒地不同积温带野生大豆表型性状研究. 刘明,来永才,李炜,毕影东,刘淼,肖佳雷,邸树峰,王萍. 2016

[4]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的评价和利用. 林红,姚振纯. 1989

[5]原生境野生大豆灰斑病抗性评价与发掘. 杨雪峰,齐宁,林红,刘广阳,王晓楠. 2012

[6]我国中部湖南湖北两省野生大豆种群表型多样性分析. 王瑞珍,赵朝森,程春明,王克晶,李向华,赵现伟. 2009

[7]不同原生境来源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SMV)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陈爱国,王岩,孟未来,李兆波,崔晓光,吴禹. 2020

[8]基于SSR标记的山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海平,陈妍,王志,王海岗,周建萍. 2019

[9]野生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感反应及聚类分析. 张淑珍,徐鹏飞,靳立梅,陈维元,吴俊江,李文滨,陈晨. 2009

[10]华北地区四个野生大豆保护区野生大豆种子耐盐性的比较研究. 费雪姣,刘晓冬,赵洪锟,刘宪虎,王玉民. 2011

[11]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吴禹,沈军,陈爱国,王岩,李兆波,孟未来,崔晓光,路明祥. 2012

[12]辽宁省部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吴禹,陈爱国,王岩,李兆波,路明祥,孟未来,崔晓光. 2015

[13]北京地区野生大豆天然种群表型结构分析. 严茂粉,李向华,王克晶,刘亚南. 2008

[14]重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区域居群表型多样性初步分析. 陈红,张志良,王克晶,张继君,李泽碧,曾宪琪,贾兰,李向华. 2010

[15]3个早熟陆地棉株型性状的初步研究. 肖光顺,李保成,田笑明,陈红. 2013

[16]承德所选实生核桃资源果实表型性状评价初报. 刘警,于秋香,李扬,刘金利,李义红,张家齐,白仲奎. 2021

[17]辣椒属栽培种主要表型性状的评价与相关分析. 陈学军,方荣,缪南生,熊德桃,卢德文. 2008

[18]11份野生金荞麦资源的性状表现与聚类分析. 邓蓉,向清华,王安娜,张定红,罗启华. 2014

[19]江苏二棱大麦农艺、籽粒和品质性状的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沈会权,张英虎,栾海业,吴昌庚,乔海龙,臧慧,陈健,陶红,陈和. 2016

[20]利用SSR标记和表型性状聚类分析食味优良粳稻多样性. 李金州,朱镇,张亚东,赵凌,王才林.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