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流变学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春英

作者: 杨春英;刘学铭;陈智毅;王思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植物油;花生油;流变学;掺伪

期刊名称: 中国粮油学报

ISSN: 1003-0174

年卷期: 2013 年 28 卷 08 期

页码: 24-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旋转流变仪探讨了15种植物油和13种不同品牌花生油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的黏度(η)不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改变,均属于牛顿型流体,橄榄油黏度最大(0.065 50 Pa.s),其次是茶油,葡萄籽油黏度最小(0.047 80 Pa.s);植物油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流变学特性为温度敏感;除花生油外,其余植物油的lnη与1/T在0~50℃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13种花生油黏温曲线(lnη与1/T)均为非线性相关。

分类号: TS227

  • 相关文献

[1]花生油的营养价值及掺伪检测技术. 徐同成,王文亮,程安玮,刘丽娜,杜方岭. 2010

[2]基于指纹图谱相似度的玉米胚芽油掺伪检测技术研究. 喻凤香,陈煦,项伟,陈祖武. 2019

[3]COI序列应用于羊肉掺伪非定向筛查技术的研究. 王维婷,柳尧波,杜鹏飞,胡鹏,汝医,曹洪防,王守经. 2019

[4]熊胆的显微鉴定法. 张丽华,李亚荣,姚春林. 1991

[5]茶油掺伪的数学回归模型研究. 彭思敏,林谦,吴卫国. 2018

[6]俯冲带板间地震活动的热-力学特征. 高翔. 2017

[7]农药悬乳体系流变学特性研究. 黄啟良,袁会珠,齐淑华. 2002

[8]触变性及其在农药悬浮体系中的应用前景. 黄啟良,王国平,李凤敏,折东梅,张春华. 2006

[9]蛋白-多糖复合凝胶性质及微观结构研究进展. 陈炳宇,胡晖,王强,刘红芝. 2020

[10]响应面法优化鹰嘴豆-黑木耳多糖酸奶工艺及质构特性研究. 吴迪,尚芯竹,白洋,康立宁,吴琼. 2022

[11]钙磷盐含量及pH对山羊乳酶凝胶特性的影响. 赵丽丽,张书文,刘鹭,芦晶,薛海晓,李红娟,吕加平. 2015

[12]不同增稠剂对农药可分散油悬浮剂稳定性的影响. 陈罗云,姜震东,刘江钰,郑鹭飞,吴学民. 2020

[13]热处理对桃浊汁流变及果胶结构特性的影响. 王淑珍,刘璇,毕金峰,宁喜斌,薛玉洁. 2017

[14]美洲红点鲑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李永发,刘奕,夏资博,白庆利,李建兴. 2011

[15]绿豆糜/亲水胶体复合物流变学性质及在三维打印吞咽障碍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马丽苹,王钰,李莹,冯进. 2024

[16]一种新型微生物多糖流变学初探. 贾薇,郑志永,刘汝冰,张劲松,詹晓北. 2009

[17]不同添加量的双孢蘑菇粉对酸奶流变学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孙鹏伟,刘娅妮,李然,高虹,范秀芝,殷朝敏,沈汪洋,王展,陈俊豪,史德芳. 2024

[18]含油量及蛋白颗粒含量对高内相Pickering乳液及其3D打印特性的影响. 吴超,刘哲,黑雪,李闪闪,焦博,陈庆文,赵浩,王强,石爱民. 2024

[19]花生油的抗氧化性研究. 徐鹤龙,陈俊标,方志伟,陈杰,王春玲,彭小江,谢玉钊. 2008

[20]花生油过氧化值和酸值近红外分析模型构建. 张欣,唐月异,王秀贞,吴琪,孙全喜,王志伟,刘婷,王传堂.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