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技术综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燕平
作者: 王燕平;向娟;袁娇;陈思吉;刘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危害特征;寄主;生物防治
期刊名称: 四川农业科技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9 期
页码: 28-29
摘要: 草地贪夜蛾是农业重大害虫,危害玉米、高粱、水稻和小麦等353种植物,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玉米等农作物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以及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分类号: S433.4
- 相关文献
[1]螺旋粉虱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钟宝珠,吕朝军,马子龙,彭正强,覃伟权,王智,李洪. 2009
[2]益蝽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 唐艺婷,王孟卿,陈红印,王燕,张红梅,陈福寿,赵雪晴,张礼生. 2019
[3]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阎世江,张京社,刘洁. 2020
[4]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 王燕,张红梅,尹艳琼,李向永,赵雪晴,唐艺婷,王孟卿,谌爱东,陈福寿,张礼生. 2019
[5]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 唐艺婷,李玉艳,刘晨曦,毛建军,陈红印,张礼生,王孟卿. 2019
[6]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 王燕,王孟卿,张红梅,赵雪晴,尹艳琼,李向永,唐艺婷,陈斌,陈福寿,张礼生. 2019
[7]草地贪夜蛾的天敌资源及其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唐璞,王知知,吴琼,刘银泉,时敏,黄健华,陈学新. 2019
[8]夜蛾黑卵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卵的生物学特性. 霍梁霄,周金成,宁素芳,赵倩,张龙喜,张柱亭,张礼生,董辉. 2019
[9]捕食性蝽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进展. 唐艺婷,王孟卿,李玉艳,刘晨曦,毛建军,陈红印,张礼生. 2019
[10]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昆虫资源、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陈万斌,李玉艳,王孟卿,刘晨曦,毛建军,陈红印,张礼生. 2019
[11]江苏草地贪夜蛾天敌资源调查及其在玉米田控害作用评价. 牛洪涛,胡慧,张志春,赵冬晓,赵静,王娜,郭慧芳. 2021
[12]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效果的影响. 徐子英,路子云,杨小凡,冉红凡,李建成,李文香. 2021
[13]广西崇左发现一种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性天敌-日本追寄蝇. 高祖鹏,唐照磊,郭井菲,何康来,王振营. 2021
[14]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效的初步评价. 赵旭,朱凯辉,张柱亭,何康来,张礼生,周金成,董辉. 2020
[15]2种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果. 路子云,杨小凡,马爱红,冉红凡,刘文旭,李建成. 2020
[16]短管赤眼蜂和夜蛾黑卵蜂防治草地贪夜蛾田间竞争的初步评价. 朱凯辉,周金成,张柱亭,何康来,张礼生,董辉. 2020
[17]基于性信息素诱捕的广东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及多生物防治因子组合对其控制效果评价. 苏湘宁,章玉苹,黄少华,李传瑛,郭义,袁曦,肖勇,雷妍圆,叶伟峰,刘伟玲. 2020
[18]莱氏绿僵菌FJMR2对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的致病性研究. 丁雪玲,姚凤銮,郑宇,赵建伟,卢学松,王竹红,何玉仙. 2022
[19]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丁奎婷,杜素洁,杨念婉,刘万学,郭建洋. 2023
[20]两种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的田间寄生作用调查. 谢丽玲,何瞻,龙秀珍,高旭渊,曾宪儒,陈红松,韦德卫,宋一林,于永浩.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对8种植物顶尖嫩叶的取食偏好性研究
作者:刘月悦;雷应华;陈松;陈庆东;王燕平;易春燕;文刚;刘虹伶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取食偏好性;寄主植物;非寄主植物
-
播期和萌发期冷处理对不同耐低温性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
作者:孙晓环;陈造业;白艳凤;孙国宏;王燕平;宗春美;王晓梅;杜维广
关键词:种质资源;大豆;萌发期;耐低温;播期;产量
-
食叶草研究进展
作者:刘威;蔡卫佳;王昊;罗桂杰;刘旭
关键词:食叶草;研究现状;认可度;引种栽培;集约化;规模化;应用技术;研究进展;盐碱地改良
-
甘平和明日见杂柑在南充市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作者:周立;陈品文;蒲成伟;何发;杜晓秋;张绩;周上铃;刘旭;杨贵川;黎德富;明星
关键词:南充市;甘平;明日见;引种表现;栽培技术
-
草地贪夜蛾与黏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
作者:易春燕;刘旭;王燕平;刘昌华;刘虹伶;吕玉梅;文维书;雷贤富;张翠翠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黏虫;玉米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丰度
-
高油耐旱小粒大豆新品种中牡251
作者:孙国宏;宗春美;齐玉鑫;孙晓环;白艳凤;李文;王燕平
关键词:高油;耐旱;小粒大豆;中牡251;新品种
-
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与策略
作者:刘志勇;张怀志;白斌;李俊;黄林;徐智斌;陈永兴;刘旭;曹廷杰;李淼淼;陆平;吴秋红;董玲丽;韩玉林;殷贵鸿;胡卫国;王西成;赵虹;闫素红;杨兆生;畅志坚;王涛;杨武云;刘登才;李洪杰;杜久元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兴衰循环;持久抗性;基因聚合;种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