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配置对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和平

作者: 李和平;何晓庆;李锴雯;李积铭;张玉兰;李爱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行距;生长;产量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6 年 06 期

页码: 47-49+61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下小麦生产与产量形成特点,为小麦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开展15.0 cm+15.0 cm和16.7 cm+16.7 cm+26.7 cm行距配置研究。[结果]干物质积累量以15.0 cm+15.0 cm处理稍高,而产量以16.7cm+16.7 cm+26.7 cm处理较高。生育前期以叶片干物质的积累量最高,生育后期以子粒干物质的积累量最高。开花前储藏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物开花后向子粒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以15.0 cm+15.0 cm处理较高。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子粒的贡献率以16.7 cm+16.7cm+26.7 cm处理较高。[结论]15 cm+15 cm和16.7 cm+16.7 cm+26.7 cm这2种行距配置均适用于河北平原区当前小麦生产。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宋贤明,侯献飞,顾元国,苗昊翠,李强,郭美丽,曾幼玲,贾东海. 2024

[2]播期和行距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 郭明明,王康君,张广旭,孙中伟,李筠,章跃树,代丹丹,陈凤,樊继伟. 2021

[3]不同播种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爱平,王娟玲,靖华,王裕智,张红芳,崔欢虎. 2009

[4]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王美,亓振,王雨,刘孝成. 2015

[5]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张耀兰. 2011

[6]锌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李强. 2004

[7]浅析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国芹. 2017

[8]土壤水分下限对固定道垄作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罗双龙,马忠明,李玉斌,杨钊,吕晓东. 2017

[9]保水剂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魏秀华,张志伟,李升东,罗振明,夏玉华,王寿民,张桂珍,于海涛,宋顺,王同芹. 2023

[10]分层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席天元,李永山,谢三刚,刘青云,赵海祯. 2016

[11]一种新型复合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张治家,褚清河,周运宁,阎世江. 2019

[12]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阎世江,李照全,张治家. 2017

[13]四种种子包衣剂对南繁青稞、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刘仁建,危文波,甘雅文,达娃,扎西罗布. 2022

[14]超康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雷艳丽,高正良,周本国,吴廷全. 2004

[15]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陈凤,樊继伟,任立凯. 2016

[16]冬小麦密行稀条播种植适宜行距的选择研究. 李岩华,霍成斌,王高鸿,王秋兰. 2017

[17]不同密度与播种期对菊苣产量的影响. 何静,韩永芬. 2015

[18]贵州玉米机械化生产行距研究. 赵晓燕,王竹,徐如宏,任洪. 2012

[19]行距对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冠层结构与产量的影响. 赵海新,杨丽敏,陈书强,姜树坤,黄晓群,单莉莉,潘国君. 2011

[20]不同施肥量·密度和行距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任廷波,赵继献.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