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施硒对土壤酶活性、大豆籽粒硒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久明

作者: 张久明;匡恩俊;宿庆瑞;迟凤琴;李永顺;石艳香;夏晓雨;夏杰;刘月辉;张守林;盖如春;陈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富硒;叶面喷硒;硒拌种;产量;土壤酶活性

期刊名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3-1409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106-113

摘要: 通过外源施硒,研究了大豆不同时期叶面施硒和硒拌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大豆籽粒硒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叶面施硒对大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而硒拌种处理则提高了大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叶面施硒及硒拌种可以提高大豆籽粒硒含量,叶面喷施硒肥处理的大豆籽粒硒含量范围是0.12~0.67mg/kg,其中开花期喷无机硒为大豆富硒的最佳方式和时期;硒拌种处理的大豆籽粒硒含量范围为0.68~0.82mg/kg,硒拌种处理的大豆籽粒富硒效果要好于叶面施硒;不同大豆品种中以贺豆1号的聚硒能力最强,其生物富集系数为0.4,其次为金源55号,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对硒的聚集能力具有差异性;叶面施硒与硒拌种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豆多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其增产幅度为2.4%~15.0%,拌种用量60g/hm~2处理的大豆产量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其产量为2768.1kg/hm~2。

分类号: S565.1%S154.2

  • 相关文献

[1]土层置换对大豆土壤酶活性及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苍真名,王秋菊,焦峰,高中超,刘峰,王鹏,翟瑞常. 2016

[2]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酶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孟庆英,张春峰,张娣,朱宝国,王囡囡,贾会彬,郭泰,高雪冬. 2015

[3]白浆土施有机肥及石灰对土壤酶活性与大豆产量的影响. 孟庆英,韩旭东,张春峰,朱宝国,王囡囡,贾会彬,邹洪涛. 2017

[4]油棕园间套种大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李静,马帅鹏,魏守兴,冯朝阳,覃新导. 2013

[5]农作物和园艺作物富硒效应研究进展(英文). 魏新娜,王裔娜,吴国良,吴文江,李永州,尚华军,周富强,刘群龙. 2016

[6]农作物和园艺作物富硒效应研究进展. 王裔娜,魏新娜,吴国良,王其海,周富强,刘群龙. 2015

[7]不同高粱品种对硒的响应. 高鹏,史丽娟,曹昌林. 2019

[8]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营养液对草莓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赵杨,钱华. 2020

[9]甘薯自然富硒能力测定及施硒方式对甘薯硒含量的影响. 邢颖,梁潘霞,黄太庆,江泽普. 2017

[10]叶面施硒对瓜菜品质及富硒效果的影响. 胡颖慧,王根林,李玉梅,孟祥海,王佰成. 2021

[11]英红九号茶树施用硒肥的富硒及产量品质效应. 唐颢,唐劲驰,黎健龙,赵超艺. 2012

[12]冬小麦硒素吸收积累特性及叶面喷硒效应的研究. 唐玉霞,王慧敏,吕英华,刘巧玲,杨军方. 2010

[13]土壤和叶面施硒对烤烟硒积累的影响. 张琳,梁晓芳,中国明,秦兴成,孟贵星,向必坤,倪超,时鹏,郑林林. 2011

[14]2种施硒方式对水稻硒吸收及分布的影响. 蒋雄英,莫千持,蒋云伟,黄丽秀,尹辉,赵恒志,范大泳. 2021

[15]叶面喷施硒肥对黑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卫玲,肖俊红,刘博,段学艳,杨海峰. 2020

[16]不同时期喷硒对‘本地早’柑橘养分吸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温明霞,王鹏,吴韶辉,黄贝. 2022

[17]植物源药肥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吴传万,杜小凤,顾大路,杨文飞,文廷刚,王伟中. 2014

[18]秸秆及秸秆黑炭对小麦养分吸收及棕壤酶活性的影响. 冯爱青,张民,李成亮,杨越超,陈宝成. 2015

[19]控释氮肥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 冯爱青,张民,李成亮,杨越超. 2014

[20]栽培模式对甘肃旱区胡麻地土壤酶活性及胡麻产量的影响. 陈军,王立光,叶春雷,李进京,欧巧明,罗俊杰.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