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标准-以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龚心语

作者: 龚心语;黄宝荣;邓冉;黄凯;孙晶;张丛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退牧还草;影响因素;生态补偿标准;牧民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2 期

页码: 4694-47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我国部分自然保护区中拥有大面积草原,但由于过度放牧,面临草原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合理的补偿标准导致牧民生计得不到有效保障,偷牧行为屡禁不止。研究制定自然保护区的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机制,对于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内草原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牧民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典型案例——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自然保护区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框架,包括识别影响保护区牧民退牧还草意愿的关键因素,遴选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根据草原承包经营权、保护区功能分区、草原利用情况等对补偿客体进行分类;制定针对不同客体的多种补偿标准方案,并提出其优先序。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牧民退牧还草的关键因素为文化程度、务农人口比例、原有牲畜数量和已退养牲畜数量。核心区、缓冲区内未承包草原放牧的牧民的最佳补偿标准为833元羊单位-1 a-1;核心区、缓冲区内承包草原放牧的牧民的最佳补偿标准为913元羊单位-1 a-1;核心区、缓冲区内承包草原未放牧的牧民的最佳补偿标准为120元羊单位-1 a-1;实验区牧民的最佳补偿标准则在核心区、缓冲区三类牧民的补偿基础上扣除牧民承包草原的理论载畜量后进行计算。建议完善牧民基本情况统计制度、拓展补偿资金来源、创新多元化补偿方式并建立动态化补偿标准调整机制。

分类号: S812%F326.3

  • 相关文献

[1]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最小数据法及其在民勤的应用. 唐增,徐中民,武翠芳,刘建国. 2010

[2]湖北大冶镉污染稻田种植模式调整的生态补偿研究. 胡蓉,吴会磊,张一心,郑向群. 2017

[3]适度集中清洁资源化处理散养奶牛粪便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以云南大理奶牛养殖为例. 潘亚茹,王娜娜,耿飙,罗良国,刘红斌. 2017

[4]酒泉市“退牧还草”工程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韩天文,张波,张卫国. 2009

[5]和布克赛尔县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成效与经验. 徐俊. 2020

[6]退牧还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浦华,王济民,郑彦. 2008

[7]基于TM遥感影像的退牧还草工程植被恢复监测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为例. 刘同海,吴新宏,董永平,孟玉环,李新一. 2006

[8]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治理中的几个误区. 孙启忠,王育青,刘国荣,赵淑芬. 2003

[9]中国西部牧区退牧还草的政策支持. 王向阳,王济民,张蕙杰,杨汝荣. 2003

[10]新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张江玲,杨刚,王旭明. 2005

[11]荒漠化草原实施围栏效果研究. 雷志刚,丁敏,董志国,姜万利,沙吾亚·哈力曼,姜润潇. 2011

[12]鄂尔多斯沙地不同退牧年限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变异性研究. 刘硕,贺康宁,王晓江. 2010

[13]新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相关技术的探讨. 郭选政,崔恒心,赵德云,李学森. 2003

[14]基于参与性调查的退牧还草政策可持续性分析——以黄河源区为例. 聂学敏,石红霄,赵成章. 2010

[15]我国牧区退牧还草政策实施效用分析. 黄德林,王济民. 2004

[16]禁牧对阿坝县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效用. 纪磊,干友民,刘忠义,王岩春. 2013

[17]新疆以畜牧合作社为载体开展牧民科技培训的优势及路径的思考. 杨志. 2017

[18]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研究——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例. 晔薷罕,吕文利,伊风艳,刘亚红,常虹,孙海莲,刘永志. 2015

[19]甘肃牧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研究. 王丽佳,刘兴元. 2019

[20]从游牧到定居——以那曲地区聂荣县尼玛乡为例. 次仁央宗,杨勇,德吉曲珍,方菁,杰布,顿珠,德吉.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