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及苗期抗病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斌

作者: 陈斌;耿三省;赵泓;张晓芬;张宝玺;刘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辣椒;花药培养;DH群体;农艺性状;抗病性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0 年 25 卷 01 期

页码: 231-2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3个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DH-R2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株幅、首花节位、叶色、单果质量、商品果横径、商品果纵径、果形指数、老熟果色等进行了较详细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群体的农艺性状存在基因型偏性;再生株群体的单果质量、商品果纵径、果形指数这3个性状都表现为低于供体,株高、株幅、首花节位、商品果横径这4个性状都表现为近似于供体;通过单倍体培养途径可以得到不同颜色层次的老熟果色的辣椒纯系,证明了该途径是多基因控制性状育种的有效途径;对耐TMV和CMV的亲本与感病亲本的杂种进行花药培养,获得了兼具TMV和CMV抗性的株系,证明了单倍体培养途径可以创造新的超亲抗病种质。

分类号: S641.3

  • 相关文献

[1]国外引进辣椒种质的农艺性状及抗性评价. 李宁,王飞,尹延旭,姚明华. 2016

[2]杂交辣椒营养成份与农艺性状、抗病性、净光合速率的灰色关联分析. 邹学校,陈文超,刘荣云,张竹青,李雪峰,戴雄泽. 2005

[3]小麦花药培养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海燕,康明辉,黄冰艳,赵永英,张丹,相志国,李莉,范黎明. 2011

[4]水稻DH群体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 陈峰,朱其松,张士永,严长杰,汤述翥,杨连群,周继华. 2009

[5]辣椒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和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QTL分析. 张宝玺,王立浩,黄三文,郭家珍,杨桂梅,堵玫珍. 2003

[6]一个结球甘蓝DH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缪体云,刘玉梅,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张扬勇,袁素霞,孙培田. 2008

[7]聚合抗水稻病害基因的花培后代抗病性与籼粳性分析. 孙海波,邹美智,任洪岩,王景余,闫双勇,李艳萍,冯瑞光. 2015

[8]粳、野稻杂交花培创新种质的研究. 庞汉华. 1999

[9]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付文婷,何建文,杨红,邢丹,张爱民,苏丹,韩世玉. 2015

[10]温度及培养基中添加物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刘广霞,张晓伟,蒋武生,原玉香,姚秋菊. 2009

[11]不同温度和外源添加物对辣椒花药的培养效果. 付文婷,廖芳芳,何建文,邢丹,苏丹,黄冬福,詹永发. 2015

[12]不同培养基及采花期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付文婷,韩世玉,邢丹,廖芳芳,苏丹,张爱民,蓬桂华,何建文. 2014

[13]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周书栋,张竹青,戴雄泽,李立恒,谢达平. 2009

[14]碳源组分及浓度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张芳,李海涛,张馨宇. 2009

[15]辣椒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 黄亚杰,李素文,肖瑜,高素燕,张斌. 2014

[16]辣椒自然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研究. 高素燕,吕敬刚,焦荻,商纪鹏,焦定量,黄亚杰. 2019

[17]加工型辣椒花药培养技术研究. 静一,黄启中,罗安才,雷开荣,黄任中,吕中华,郑勇,林清. 2012

[18]培养基中附加物质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赵激,周书栋,张竹青,戴雄泽,谢达平. 2009

[19]基因枪法介导的辣椒花药遗传转化技术研究. 张晓芬,王国云,杜和山,陈斌,温长龙,耿三省. 2018

[20]辣椒单倍体离体诱导及育种应用. 张正海,毛胜利,王立浩,张宝玺.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