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涛

作者: 于涛;吴彪;杨爱国;周丽青;刘志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COI;Cytb;栉孔扇贝;虾夷扇贝;F1;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海洋科学

ISSN: 1000-3096

年卷期: 2016 年 40 卷 03 期

页码: 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代(F1)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对3个群体的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分析。经比对分别获得781bp和725bp核苷酸片段,74个样本共检测到47个单倍型;F1群体的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都是最高的,而双亲的较低;F1和栉孔扇贝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其次为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群体之间,F1和虾夷扇贝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F1和栉孔扇贝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较小而两者间的基因流比较大,F1和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较大而基因流较小,说明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群体群体很早就发生了遗传分化;采用UPGMA法和简化的中介网络法构建的系统树表明,3个群体的所有个体被分为2个族群,栉孔扇贝和F1交叉聚为一类,虾夷扇贝独自聚为一类,2个分支间没有交叉;使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3个群体进行PCR扩增检验,结果栉孔扇贝的特异引物能在杂交子代中扩增,而虾夷扇贝的特异引物不能在子代中扩增出条带,说明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其子代的线粒体遗传模式为严格的母系遗传。本研究结果表明杂种优势的形成与线粒体遗传多样性的变化有关。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于涛,杨爱国,周丽青,吴彪,刘志鸿. 2011

[2]长江上游中华纹胸鮡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 张力文,田辉伍,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汪登强. 2020

[3]信阳地区5种叶蝉的种类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乔利,秦道正,张丽,李伯辽,夏明聪,李慧龙,卢兆成. 2015

[4]扇贝异源四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迟长凤,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吴常文. 2009

[5]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单对杂交子一代幼虫ISSR标记的分离方式. 何斌,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2007

[6]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单对杂交子一代的ISSR分析. 何斌,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2007

[7]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的MSAP分析. 于涛,杨爱国,吴彪,周丽青. 2010

[8]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一代与双亲染色体核型的分析. 周丽青,杨爱国,刘志鸿,杜方勇,王清印. 2005

[9]雌性虾夷扇贝与雄性栉孔扇贝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核型研究. 赵洋,包振民,毕克,黄晓婷,王珏,胡景杰,杨爱国. 2006

[10]两种扇贝杂交和自交子一代生长性状的比较. 陈洋,赵春暖,蔡忠强,王晓梅,郑言鑫,于涛. 2022

[11]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过程中遗传构成变化研究. 杨璞,杨爱国,单伟华,刘志鸿,周丽青. 2009

[12]6-DMAP抑制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后染色体的分离状况. 迟长凤,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2009

[13]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精子入卵过程的电镜观察. 周丽青,杨爱国,刘志鸿,杜方勇,王清印. 2003

[14]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滕丽莉,杨爱国,赵峰,刘志鸿,周丽青,王清印. 2005

[15]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一代与其双亲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何斌,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2006

[16]虾夷扇贝×栉孔扇贝人工受精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 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张岩. 2002

[17]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通用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及其在杂种鉴定中的应用. 杨璞,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 2008

[18]虾夷扇贝EST-SSR标记在栉孔扇贝中的通用性研究. 张广明,孙秀俊,吴彪,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刘寒苗,赵庆. 2018

[19]扇贝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杨爱国,王清印,孔杰,刘志鸿,刘萍,王如才. 1999

[20]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细胞学观察. 周丽青,杨爱国,刘志鸿,杜方勇,张立敬,王清印.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