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对小地老虎的捕食行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冬梅

作者: 高冬梅;皇甫佳一;郭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蚂蚁;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致死率;捕食行为序列;天敌昆虫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4 年 57 卷 005 期

页码: 909-9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论文旨在明确山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monticola)和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对小地老虎的捕食特性,丰富小地老虎生物防治技术手段,降低小地老虎防治成本与化学农药用量.[方法]在猎物被土壤覆盖和裸露两种自然条件下,观察并统计山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在1、6、12、24和48 h内对不同虫态小地老虎的捕食选择性、捕食方式以及捕食致死率;在室内,利用两种蚂蚁的试验种群开展捕食行为序列特征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明确两种蚂蚁捕食行为差异及控害特点.[结果]日本弓背蚁对小地老虎卵的致死率较低,48 h累计致死率仅为12.67%;山大齿猛蚁不取食小地老虎卵.两种蚂蚁对小地老虎幼虫和蛹的控制效果超过49%,最高达98.67%,且控制效果随小地老虎龄期增长而降低.山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捕食行为序列存在一定差异:两种蚂蚁对小地老虎低龄幼虫均以直接搬运为主;对体型较大的小地老虎高龄幼虫,日本弓背蚁具有试探、攻击、召唤同伴、猎物切割、群体搬运等行为,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行为;而山大齿猛蚁对大型猎物的捕食行为较为单一,未观察到召唤同伴、群体搬运等行为,群体捕食行为不明显.两种蚂蚁对小地老虎捕食行为的差异也体现在捕食方式和对小地老虎的致死率方面:日本弓背蚁对小地老虎低龄幼虫多直接搬运回巢,捕食效率极高,对小地老虎高龄幼虫多以集体捕猎;山大齿猛蚁捕猎小地老虎高龄幼虫时丢弃比例较高,但因叮咬蜇刺,逃脱捕猎的小地老虎幼虫死亡率较高.此外,土壤覆盖极大地影响蚂蚁对小地老虎幼虫的发现,山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仅能发现地表猎物,不具备探测地下猎物的能力.[结论]日本弓背蚁和山大齿猛蚁对小地老虎幼虫和蛹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小地老虎虫龄越低控制效果越好,两种蚂蚁对小地老虎高龄幼虫捕食行为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影响对小地老虎的控制效果.

分类号: S476.2

  • 相关文献

[1]5种生物杀虫剂对4种天敌昆虫的安全性评价. 尹园园,吕兵,林清彩,陈浩,翟一凡,于毅,郑礼. 2018

[2]萝卜地下害虫防治. 矫振彪,朱凤娟,焦忠久,严承欢,张振兴,邱正明,王娟娟. 2022

[3]山西省玉米地下害虫优势种群及防治. 赵荣华,董晋明,陆俊姣,李霞,史高川,王慧,刘俊莲. 2014

[4]小地老虎在四川烟区的发生与防治. 刘雅琴,姚革,夏先金. 2009

[5]危害花生的新害虫──草地铺道蚁. 宋文武,宋协松,董炜博,宋淑英,徐正会. 1997

[6]三种药食两用昆虫的研究与利用综述. 葛正焱. 2012

[7]柞蚕害虫蚂蚁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及柞园防治效果. 陈有嗣,牛雄雷,王立石,季明刚,张惠淳,刘铁成,刘洪丽,杨金琛. 2020

[8]菠萝粉蚧及菠萝凋萎病研究进展. 何衍彪,詹儒林,赵艳龙. 2007

[9]诱杀蚂蚁对菠萝洁粉蚧种群数量及菠萝凋萎病发生的影响. 何衍彪,詹儒林,刘映红,孙光明,赵艳龙. 2013

[10]重庆茶园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郭萧,林强,高冬梅,许姗姗,徐正会. 2014

[11]用回归分析方法评价线虫毒力. 曾善玉,杨怀文,简恒,张刚应,张善稿. 1995

[12]川滇无患子提取物用于农药的生物活性研究. 周露,谢文申,罗雁婕. 2010

[13]紫外线诱变白灵菇K5担孢子研究. 陈珣,杨镇,肇莹,肖军,贺黎黎,张春凤. 2017

[14]响应面法优化芽孢杆菌NBIN-863的发酵工艺. 刘晓艳,闵勇,陈伟,刘芳,廖先清,周荣华,饶犇. 2020

[15]不同生活史时期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对酸胁迫的响应. 靳书瑞,罗渡,张海涛,牟希东,胡隐昌. 2019

[16]铬对鲤、草鱼胚胎发育及鱼苗的毒性影响. 蔺玉华,卢建民,梁智龙,富惠光. 2000

[17]水下爆破对渔业生物影响的研究. 蒋玫,沈新强,杨红. 2005

[18]转cry3A基因马铃薯外源蛋白表达和对马铃薯甲虫抗性分析. 罗晓丽,杨欣,郭文超,田颖川,付文君,吴家和. 2010

[19]低温胁迫对新菠萝灰粉蚧死亡率的影响. 李德伟,吴建辉,覃振强. 2021

[20]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李丹,陈亮,冯万宇,兰世捷,苗艳,沈思思,于晨龙.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