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实践与探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杰
作者: 黄杰;陈香玉;左强
作者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试验站;建设模式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8-22
摘要: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模式和创新。笔者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长子营试验站的实践为例,从主要做法、取得成效等方面探讨了试验站的建设模式,并就农业科研单位以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为依托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提出了一些思考。
分类号: F324.3%F323.3
- 相关文献
[1]长丰链夏花高效培育技术. 张星朗. 2012
[2]国内外常用苹果矮化砧木——M系和MM系. 赵德英. 2024
[3]双宝牌驱鸟剂使用效果. 刘军,鲁韧强. 2011
[4]集成技术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稻区的推广应用. 柴永山,孙玉友,魏才强,李洪亮,解忠,张巍巍,刘丹. 2015
[5]区域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宝驹,许勇. 2016
[6]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为例. 王良军,杨晓峰,张金连,张穗,田吉林,何大乾. 2009
[7]加强绩效管理量化考核工作的思路与对策——以新疆农科院奇台麦类试验站为例. 陈勇. 2014
[8]依托农科院专家优势,建立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 徐其江,刘恩良,金平,聂石辉. 2017
[9]试验站农业排灌电费成本分析研究(英文). 张天策,尹庆珍. 2017
[10]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代表团访问以色列考察报告. 胡毓骐. 1995
[11]佳木斯综合试验站主要工作进展与成效. 郭泰,王成,王志新,张庆宇,丁俊杰,张静涛,于中和,吴秀红,郑伟,李灿东,张振宇,陈德祥,张肃生,王殿军,李红军,申庆龙,刘东林. 2011
[12]攸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2013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 2013
[13]优质抗旱春小麦新品种一新旱688. 贾永红,赵亮,魏龙基,叶秀娟,俞天胜,魏海鹏,王新刚. 2014
[14]芝麻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桐梅,卫双玲,吴寅,朱松涛,张海洋. 2015
[15]四川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模式与水源保护探讨. 王君勤,周芸,胡启春,麻泽龙. 2008
[16]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一城多园”建设模式研究. 孙津,秦向阳,李志军,李奇峰,陈静. 2012
[17]基于用户参与的科研院所机构知识库建设模式研究. 任妮,荀广连,戴秀,郭婷,程金花,陆学文. 2020
[18]“宽带乡村”建设模式: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岳雪峰,王运圣. 2019
[19]山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探析. 雷锦霞,张霞. 2013
[20]广东农业公园建设模式研究——基于XX农业公园的案例分析. 王三军,储霞玲,马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饲用型藜麦生长特性的影响
作者:张圣昌;魏玉明;马丽娜;杨钊;刘文瑜;黄杰;刘欢;杨发荣
关键词:饲用藜麦;农艺性状;种植密度;施肥量;倒伏率
-
31份藜麦种质农艺性状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姚佳;杨发荣;刘文瑜;黄杰;魏玉明;杨超;刘欢
关键词:藜麦;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
甘肃临夏高寒区饲用藜麦产草性能和营养价值
作者:黄杰;杨发荣;刘文瑜;魏玉明;谢志军;何振富;杨钊
关键词:藜麦;临夏;高寒区;饲草;生产性能;品质;相对饲用价值
-
甘肃高寒区藜麦种质资源的适应性评价
作者:黄杰;杨发荣;魏玉明;刘文瑜;谢志军
关键词:藜麦;农艺性状;抗病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甘肃高寒区11个小黑麦品种(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作者:黄杰;金茜;杨发荣;魏玉明;刘文瑜
关键词:小黑麦;产量;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
-
短期磷耗竭对褐土磷形态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作者:马秀国;杨华薇;左强;马良;王胜涛;颜芳;张蕾;陈竹;陈延华
关键词:褐土;磷耗竭;有效磷;磷形态;土壤性质;细菌群落
-
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作者:陈香玉;陈俊红;杜洪燕;龚晶
关键词: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现实困境;推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