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耕时间对低丘水田土壤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麻万诸

作者: 麻万诸;章明奎;丁志峰;杨琼瑶;朱康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第四纪红土;发生学性状;水耕时间;水耕人为土;土壤类型演变;固碳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253-2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了解水耕时间对亚热带低丘水田土壤性态的影响,对水耕土壤进行正确分类。【方法】在浙江省金衢盆地内选择坡麓和岗地二种地貌单元,观测不同水耕时间的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田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分层采集土样分析土壤理化性状。【结果】随着水耕时间的增加,土壤颜色由红转黄,色调由2.5YR向7.5YR或10YR演变;表层土壤黏粒含量逐渐下降,有机质与全磷及有效磷积累,pH、阳离子交换量和活性铁逐渐增加,土壤游离氧化铁逐渐下移淀积;水耕时间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由表层向心土层发展。调查表明,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水耕时间对坡麓地带水田土壤性状的影响大于岗地水田。【结论】由第四纪红土旱地改为水田,形成典型水耕人为土约15 a,形成铁聚水耕人为土约150 a以上,水耕时间低于150 a主要形成简育水耕人为土;随着水稻种植时间的增加,活性有机质占有机质的比例随有机质积累同步增加,水稻土心土层具有较强的固碳潜力。

分类号: S15

  • 相关文献

[1]亚热带山地草甸土性态的变异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 章明奎,邱志腾,姚玉才,毛霞丽,杨良觎,麻万诸. 2019

[2]闽北地区水耕人为土的发生与系统分类研究. 黄佳鸣,麻万诸,章明奎. 2013

[3]海南玄武岩发育红土与第四纪网纹红土地球化学和磁性特征的差异. 张培枫,胡雪峰,安柏年,兰国俊,赵景龙,陆思文,门殿英,张伟杰,严丽君. 2018

[4]浙江省水耕人为土鉴别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 魏孝孚. 1999

[5]稻田可控释放肥料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合理施用技术. 邹长明,秦道珠,徐明岗,申华平,王伯仁. 2001

[6]不同母质发育红壤酸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龙泽东,孙梅,曾希柏,黄晶,唐海明,石丽红,罗尊长,孙耿. 2024

[7]闽浙两省水耕人为土的优势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陈小梅,姚玉才,麻万诸,章明奎. 2016

[8]贵州主要作物固碳现状和潜力估算. 肖厚军,秦松,何佳芳,范成五. 2012

[9]美国有关放牧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 李树会,张东为. 2003

[10]CO_2对小球藻固碳速率及物质合成的影响. 马雪彬,李赟,朱葆华,沈含,耿升英,杨官品,潘克厚. 2019

[11]生物炭的稳定性及其对矿物改性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高诚祥,刘玉学,汪玉瑛,吕豪豪,何莉莉,杨学云,杨生茂. 2019

[12]秸秆综合利用减排固碳贡献与潜力研究. 霍丽丽,姚宗路,赵立欣,罗娟,张沛祯. 2022

[13]种植业固碳减排潜力和技术对策研究. 白若琦,白朴,吴益伟,朱相成. 2017

[14]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陈颖,刘玉学,陈重军,吕豪豪,汪玉瑛,何莉莉,杨生茂. 2018

[15]农田土壤碳转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郑慧芬,曾玉荣,叶菁,翁伯琦,王义祥. 2018

[16]双碳战略背景下城市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与生物多样性可以兼得. 牛铜钢,刘为. 2022

[17]城市森林碳汇功能与低碳经济探讨. 朱建军,李秀芬,张智奇,叶正文. 2010

[18]土壤矿物与生物炭可溶性组分的交互作用及机制. 秦晶晶,刘玉学,何莉莉,汪玉瑛,吕豪豪,陈立天,杨生茂. 2022

[19]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李纯厚,齐占会,黄洪辉,刘永,孔啸兰,肖雅元. 2010

[20]东北平原农作物生产力及固碳能力模拟. 朱大威,金之庆,石春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