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还田对单季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志坚

作者: 谢志坚;涂书新;徐昌旭;刘光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云英;单季稻;氮素;NH3挥发;羟胺还原酶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7 年 08 期

页码: 1576-15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紫云英还田对单季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以我国南方单季稻-紫云英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CK)、尿素单施(N)、尿素与紫云英配施(NM)3个处理,研究紫云英还田对南方单季稻田NH_3挥发动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N和NM的氨挥发通量在氮肥施用后第3天达到峰值(分别为10.8 kg·hm~(-2)·d-1和9.27 kg·hm~(-2)·d-1),之后迅速下降。在整个监测期间,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93.4 kg·hm~(-2)和79.8 kg·hm~(-2),分别占氮素施用量的25.7%和21.9%。田面水中铵态氮含量和pH值以及分蘖期土壤中羟胺还原酶活性与氨挥发速率或累积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N相比,NM显著降低表面水中铵态氮含量以及水稻分蘖期土壤中羟胺还原酶活性(37.8%),最终显著降低外源氮素NH_3挥发累积量和挥发系数(14.6%和14.8%)。综上,NM可有效减少单季稻田外源氮素NH_3挥发损失,从而提高氮素养分利用率,降低氮素养分的环境风险。本研究结果为紫云英在缓解模式内氮肥气态损失,提高氮素当季利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1.41

  • 相关文献

[1]菜地追施猪粪沼液后NH_3和N_2O排放特征及氮损失率. 靳红梅,常志州,吴华山,郭德杰,黄红英,马艳,徐跃定,张建英. 2013

[2]饲料蛋白含量对稻-黄颡鱼共作模式气态氮排放、黄颡鱼生长和氮利用率的影响. 王梦杰,吴俊男,刘耀斌,徐春春,冯金飞,李凤博,方福平. 2022

[3]我国麦田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产量及经济环境效应. 李永华,武雪萍,何刚,王朝辉. 2020

[4]基于DNDC模型的华北典型农田氮素损失分析及综合调控途径. 李虎,王立刚,邱建军. 2012

[5]山区稻田"一优两高"新途径-香菇一单季稻万元千斤粮关键技术介绍. 许德海. 1994

[6]常规单季稻单株群体的高产高效性. 赵强基,郑建初,曹建新,袁从祎. 1987

[7]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药剂防控与保产效果. 赵敏,陈建明,严成其,李荣,黄元杰,梁伟芳,周洁,余初浪,黄坚. 2016

[8]单季稻品种生产力与生态特性的演进趋向. 赵强基,郑建初,袁从禕. 1985

[9]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不同稻区的实践. 郑许松,钟列权,王会福,陈方景,成丽萍,徐启强,李阳,钟旭华,吕仲贤. 2020

[10]1961-201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气候年型及其生产潜力分析. 庞艳梅,陈超,郭晓艺,徐富贤. 2021

[11]养分限制因子试验对单季稻测土配方施肥方法的验证. 范浩定,姜丽娜,冯关根,张丹,闾君,沈菁. 2006

[12]农业废弃物堆肥替代部分推荐配方肥对单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郭晶晶,陈姜,上官宇先. 2023

[13]南方稻区弱感光型单季稻的抽穗期基因组合探索. 黄得润,张振华,樊叶杨,王世林,庄杰云,朱玉君. 2023

[14]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干湿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超,庞艳梅,徐富贤,郭晓艺. 2020

[15]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发病率与稻谷损失关系的研究. 赵敏,严成其,黄元杰,李荣,张国忠,郑超,王华弟,陈剑平. 2015

[16]控释掺混肥对沿江单季稻产量及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王童语,钟成虎,吴晓鹏,张睿,王道中,王静,花可可,朱林. 2023

[17]云和县2013年单季杂交稻品种比较试验. 毛进祥,章金明,贝亚维. 2015

[18]肥药双减运筹对单季稻病虫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 王会福,余山红,钟列权,郑许松. 2018

[19]单季稻免耕强化栽培下秧龄对产量的影响. 黄洪明,吴美娟,徐志福,李笑,毛锡棠. 2006

[20]长期不同施肥对黄壤单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 叶照春,黄兴成,冉海燕,陈仕红,兰献敏,何秀龙,杨叶华,李渝.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