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长期还田对稻田土壤DOM和Cd形态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杰
作者: 谢杰;陈院华;徐昌旭;杨涛;李建国;董爱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云英;长期还田;水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Cd形态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24 年 33 卷 007 期
页码: 1096-11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SOM)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行为和Cd在土壤中的形态,了解该条件下Cd在不同土层中的特征对紫云英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余江区(YJ)、南昌县(NC)、丰城市(FC)3地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处理(F+M)和化肥处理(F)的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层次土壤中SOM、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Cd总量和形态、DOM三维荧光,以期探明紫云英长期还田模式下不同土层中DOM成分的差异及其对Cd含量和形态影响。结果显示,NC和FC试验点F+M处理耕作层土壤(0-20 cm)中SOM的含量显著高于F处理,分别提高16.8%和10.5%。同一土层中土壤Cd活性呈现F+M处理>F处理的趋势。紫云英DOM主要在耕作层和中层(20-40 cm)土壤中迁移,YJ、NC、FC试验点中,F+M处理耕作层土壤中DOC含量比F处理分别提高17.0%、58.1%和33.7%,中层土壤中DOC含量分别提高43.0%、36.7%和11.2%。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降低了DOM中类蛋白质组分的占比,增加了类腐殖质组分的占比,耕作层、中层和深层土壤(40-60 cm)中,3个试验点F处理DOM中类蛋白质的平均占比分别为7.34%、16.7%、23.9%,占比分别是F+M处理的1.26、1.92和1.54倍。类蛋白质组分的深层迁移能力大于类腐殖质组分。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生物活性的Cd形态占比与土壤SOM、类色氨酸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类富里酸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系数分别为-2.170、-0.760和0.239。常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通过影响土壤SOM总量以及DOM组分对土壤Cd表现出一定的活化潜力。
分类号: S142%X144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用堆肥处理下潮土剖面水溶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柳夏艳,曹浩轩,缪闯和,李丽君,周虎,吕贻忠. 2023
[2]不同腐熟有机物料结构及组分差异分析. 丁建莉,李沛,魏丹. 2024
[3]改良剂对土壤中外源镉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 王翠红,何明远. 2011
[4]铁锰改性椰壳炭对土壤镉形态及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罗海艳,李丹阳,刘寿涛,宋正国,刘玉玲,刘孝利,铁柏清. 2019
[5]外源有机酸对土壤pH值、酶活性和Cd迁移转化的影响. 陆红飞,乔冬梅,齐学斌,胡超,赵志娟,白芳芳,赵宇龙,韩洋. 2020
[6]硅肥等量施用对土壤镉生物有效性和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吴家梅,谢运河,官迪,陈山,陈锦,龙世平,纪雄辉. 2023
[7]草酸对镉污染土壤油葵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和镉形态的影响. 韩洋,乔冬梅,齐学斌,李中阳,胡超,陆红飞,赵宇龙,白芳芳,庞颖. 2020
[8]生活垃圾堆肥水溶性有机物荧光特性变化. 滕险峰,魏自民. 2008
[9]长期定位施肥黑土水溶性有机物组分组成特性研究. 李书玲,魏丹,周宝库,魏自民,李艳平,赵富阳. 2012
[10]基质栽培中追施化肥对可溶性有机质及西瓜生长的影响. 王秋君,严少华,马艳. 2017
[11]外源水溶性有机物及温度对红壤铜形态的影响. 曾希柏,杨佳波,孙宝利,李莲芳,白玲玉. 2010
[12]填埋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光谱学特性表征. 席北斗,何小松,赵越,魏丹,魏自民,姜永海,李鸣晓,杨天学. 2009
[13]介质pH对渗滤液中水溶性有机物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赵越,何小松,席北斗,魏丹,魏自民,姜永海,李鸣晓,杨天学. 2010
[14]3种土壤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吸附和解吸研究. 杨佳波,曾希柏,李莲芳,白玲玉. 2008
[15]水溶性有机物对海南砖红壤中残留壬基酚吸附-解吸与迁移行为的影响. 姜蕾,贾林贤,林靖凌,刘迎,潘波,杨毅,林勇. 2016
[16]水溶性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杨佳波,曾希柏. 2007
[17]紫云英长期还田对稻田土壤Cd含量与形态的影响. 谢杰,董爱琴,徐昌旭,苏金平,范芳,胡美蓉,刘佳. 2019
[18]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对春季北黄海有色溶解有机物的研究. 药怡良,赵卫红,苗辉. 2016
[19]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对有机物料还田的响应. 魏丹,蔡姗姗,李艳,金梁,王伟,李玉梅,白杨,胡钰. 2020
[20]基于荧光光谱技术研究增效肥料对土壤富里酸荧光特性的影响. 胡钰,魏丹,李艳,王伟,白杨,金梁,蔡姗姗.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稻曲病发生对优质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作者:潘争艳;杨铁鑫;解文孝;董立强;姜秀英;马亮;李建国;白元俊
关键词:稻曲病;非靶向代谢组学;代谢产物;稻米品质;营养价值
-
设施菜地养分累积现状及氮磷流失特征
作者:杨涛;陈院华;陈锋;徐昌旭;庄艳华;涂香明;陈静蕊
关键词:设施菜地;种植年限;养分累积;氮磷流失;污染风险
-
辽宁省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作者:姜秀英;王佳;高振环;吕军;李建国;韩勇;王丽丽
关键词:辽宁省;水稻;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圆斑星鲽雌性特异DNA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性别鉴定方法的建立
作者:郑卫卫;徐文腾;刘洋;陈亚东;杨涛;席晓晴;刘志鸿;徐东;秦搏;陈松林
关键词:圆斑星鲽;雌性特异DNA分子标记;遗传性别鉴定;基因组重测序
-
资源获取型和保守型根系性状的绿肥作物对红壤旱地土壤质量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作者:李桂龙;秦文婧;陈晓芬;万里;陈先茂;彭春瑞;徐昌旭;吴萌;刘明;刘佳
关键词:绿肥作物;根系特征;资源获取型;资源保守型;物种丰富度;网络复杂性;网络稳定性
-
蚕豆锈病致病机制及抗性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张志林;席亚东;项超;刘荣;李祥;宗绪晓;杨涛
关键词:蚕豆锈病;抗性机制;遗传育种;病害综合防治
-
类黄酮3′-羟化酶及其在大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炜;景兴怀;杨涛;陈佳;普晓英;杨晓梦;李娥贤;李霞;杨丽娥;曾亚文
关键词:类黄酮3′-羟化酶(F3′H);黄酮;代谢;大麦(Hordeum vulgare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