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水方式下基于水面蒸发量的夏玉米灌溉试验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Uzokwe Pauline

作者: Uzokwe Pauline;李新强;高阳;黄玲;邱新强;段爱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滴灌;地面灌;沟灌

期刊名称: 灌溉排水学报

ISSN: 1672-3317

年卷期: 2013 年 32 卷 03 期

页码: 59-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索依据水面蒸发量确定灌溉定额的可行性,在防雨棚下测坑中进行了夏玉米灌溉试验。结果表明,从总耗水量看,畦灌略高于沟灌,而沟灌又略高于滴灌,但差别不是很大。畦灌条件下植株发育快,滴灌次之,沟灌最慢。畦灌和滴灌下产量均以中等灌溉定额处理最高,而沟灌下产量以最大灌溉定额处理最高。总体上,滴灌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2种灌溉方式。干旱条件下,畦灌下以E601蒸发皿蒸发量(PE)作为夏玉米灌溉定额,每次灌水60mm;滴灌下以2/3PE作为灌溉定额为宜,灌水定额为20mm。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基于控墒补灌的春小麦滴灌制度研究. 王国栋,曾胜和,周建伟,陈云,梁飞,张磊. 2014

[2]交替隔沟灌溉下玉米根长密度分布及水分利用. 李彩霞,周新国,孙景生,邱新强. 2012

[3]不同滴灌定额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 吕宁,石磊,王国栋,梁飞. 2019

[4]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俞希根,孙景生,刘祖贵,段爱旺,肖俊夫,张寄阳,崔文军. 2000

[5]滴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宣伊,师晶晶,张向前,杜香玉,步恒通,白东星,路战远,孟天天,王满秀,陈丽荣. 2023

[6]滴灌条件下不同覆盖材料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崔云玲,张立勤,唐文雪,杨蕊菊,汤莹. 2024

[7]滴灌高频施肥条件下玉米适宜灌水量的试验研究. 顾桂栋,窦超银,胡倩,吕国华. 2021

[8]控墒补灌下春玉米光合特性、叶片衰老研究及最适灌溉量估算. 王国栋,曾胜和,陈云,梁飞,张磊. 2017

[9]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特性的影响. 姬景红,张玉龙,张玉玲,虞娜,王伟承. 2009

[10]灌溉方法对温室小气候与作物病害的影响分析. 吕国华,姚素梅,武永峰. 2013

[11]长期不同灌溉对保护地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姬景红,张玉龙. 2010

[12]马铃薯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董道峰,陈广侠,马蕾,刘芳,杨元军,马伟清,王培伦. 2013

[13]滴灌对烤烟生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杨金楼,计中孚,奚振邦,周德兴,罗庆祥,李明. 2001

[14]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旗叶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樊廷录,马明生,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1

[15]基于AquaCrop模型的北京地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邢会敏,徐新刚,冯海宽,李振海,杨福芹,杨贵军,贺鹏,陈召霞. 2016

[16]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对砂姜黑土冬小麦水分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郭天财,郭天财. 2019

[17]水分对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和转移的影响. 黄玲,高阳,李新强,邱新强,巩文军,申孝军,段爱旺. 2012

[18]微喷带灌溉下带长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王冰心,于振文,石玉,赵俊晔,王玉秋. 2018

[19]灌溉畦长对小麦冠层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 延飞龙,赵俊晔,石玉,于振文. 2019

[20]灌溉制度和品种对冬小麦产量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佳祥,党红凯,李晓爽,柴春岭,高惠嫣,王晓玲,刘宏权.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