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粒定向播种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云凤

作者: 姚云凤;朱琪琪;朱荣昱;董元杰;胡国庆;李向东;张佳蕾;刘兆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单粒播种;定向播种;清棵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4 年 35 卷 011 期

页码: 3063-30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单粒随机播种(RS)、胚根朝下(RD)、胚根平放(RF)和胚根朝上(RU)处理,以双粒播种出苗后清棵(QK)为对照,研究单粒定向播种对花生胚轴生长发育、植株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定向播种条件下,RD能够提高花生下胚轴生长速率,缩短出苗时间,增加出苗率和子叶出土率,具有较快的植株生长速度,较高的花生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荚果产量较RF、RS和RU分别提高8.1%、14.4%和18.1%;RD还显著提升了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少了丙二醛(MDA)的积累。与QK相比,不同时期RD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DA含量则有所下降,荚果产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RD能够缩短出苗时间,减轻株间竞争,促进幼苗出土生长,加快幼苗形态建成,从而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增强群体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生产能力,有效延缓作物后期的衰老过程,进而提高荚果产量。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不同单粒播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于树涛,于国庆,任亮,孙泓希,崔雪艳,尤淑丽,王虹,史普想,于洪波. 2018

[2]大垄双行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陈小姝,孙日丹,李美君,赵跃,吕永超,高华援,张志民,杨翔宇,李春雨,王丽. 2023

[3]吉林省东部应用播种器单粒播种玉米的关键技术. 于钟富,方向前,杜佃河,吕端春,刘志友,胡楠. 2015

[4]小麦单粒精密播种机的研制. 彭强吉,荐世春,何青海,付乾坤,岳会. 2017

[5]中国玉米生产形势和技术走向. 佟屏亚. 2012

[6]高沙土地区泰花8号单粒播种密度试验研究. 王书勤,谢吉先,韩桂琴,季国民. 2019

[7]单双粒播种对珍珠豆花生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徐日荣,陈昊,陈湘瑜,张玉梅,胡润芳,蓝新隆,唐兆秀,林国强. 2021

[8]单粒播种模式下不同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李伟堂,李洋,牛海龙,刘红欣,牟书靓,何中国,李玉发. 2019

[9]单粒精播模式下不同种衣剂包膜对玉米新品种吉单50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 李洋,范冬梅,王秀芬,王敏,王晶,何宇,王丹,刘文国,杨伟光. 2015

[10]单粒播种与施磷对间作花生种间竞争和生长的调控效应. 姜文洋,陈俊南,昝志曼,汪江涛,郑宾,刘领,刘娟,焦念元. 2023

[11]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单粒播种技术探讨. 方向前,闫伟平,吴彦波,付稀厚,边少锋,李德陆,于永恒,于慧玲. 2014

[12]玉米单粒播种高产技术推广优势及存在问题. 张佳,王伟仁. 2016

[13]花生感染条纹病毒(PStV)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董炜博,石延茂,赵志强,严敦余. 2000

[14]花生品种(系)叶部病害综合抗性鉴定. 董炜博,石延茂,赵志强,孙爱香,葛宝明. 2000

[15]花生不同品种与覆膜方式效果初报. 姚刚,胡廷会,吕建伟,马天进,杨秀江,李正强. 2016

[16]特谱唑在花生上应用的技术与效果研究. 董炜博,石延茂,赵志强,刘歧茂,赵敦田. 2000

[17]EMS诱变选育花生新品种-花育40号. 唐月异,王秀贞,吴琪,杨珍,宋国生,王传堂. 2014

[18]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孙奎香. 2009

[19]氯化苦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研究. 宋文武,宋连生,于晓春,姜玉笑,王寿义,陈东和. 2002

[20]花生南繁栽培技术. 张忠信,董文召,臧秀旺,徐静,韩锁义.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