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重点杂交组合F群体组培高效育种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荣

作者: 张荣;李高峰;文国宏;李建武;马胜;齐恩芳;贾小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杂交组合;组织培养;育种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17 年 03 期

页码: 4-9

摘要: 通过组培快繁重点杂交组合(L9712-2×L0202-2)建立F脱毒群体,组培扩繁基因型126份,平均每份基因型生产原原种123粒,共生产15 490粒。经鉴定试验筛选F群体表现优异的基因型20份,田间表现薯形美观、芽眼浅,小区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44.4%,淀粉含量平均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2.6%。品系F80在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的16份参试品种(系)中表现优异,薯块性状表现良好,薯形椭圆,薯皮黄色、薯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小区产量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增产25.4%;薯块淀粉含量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3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增加48.0%;薯块炸片评分居16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CK)高14.3%。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马铃薯重点杂交组合LZ群体组培高效育种研究. 张荣,李建武,文国宏,李高峰,马胜,齐恩芳,贾小霞. 2017

[2]杂交组合灰色评判方法在甜菜育种中的应用. 郗登宝,黄枭,刘伟,黄淑兰. 2006

[3]优质抗白粉病网纹甜瓜新品系的选育及利用. 李秀秀,段爱民,吕敬刚,李长缨,焦定量,张艳宁,加藤正弘. 2001

[4]马铃薯品种植株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杨万林,李先平,吴毅歆,阎发祥,隋启君. 2003

[5]文心兰育种研究进展. 罗远华,黄敏玲,吴建设. 2012

[6]生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付雅丽,牛瑞生,樊建英,赵璇,王虎,刘铁铮. 2007

[7]组织培养在药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张智慧,张金渝,金航. 2006

[8]棉花再生植株后代变异及其在遗传育种上利用价值的研究. 丰嵘,郭腾龙,张宝红,李凤莲,李付广. 1996

[9]茶树转基因育种与快繁研究进展. 周健,成浩,王丽鸳. 2006

[10]我国生物技术在落叶果树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吴雅琴. 2002

[11]芦笋育种 组培 快繁的研究进展. 杨淑琴,温淑萍. 1997

[12]我国油棕创新研究与发展建议. 林位夫,曾宪海. 2014

[13]组培高效快速育种新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 周健,成浩,王丽鸳,曾建明,韦康. 2010

[14]抗晚疫病马铃薯的花药培养研究. 陈宝辉,蒲秀琴,李瑛,王舰. 2007

[15]马铃薯川芋56试管种质培养方法研究. 张顒. 1996

[16]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在北屯市的应用. 肖庆会,邱广伟,张经常,崔佳伟. 2019

[17]3种青海省主栽马铃薯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蒲秀琴. 2014

[18]马铃薯组织培养中常见的污染问题及解决办法. 高华援,王楠,王庆峰,张磊,王丽,仲义. 2007

[19]马铃薯脱病毒与快繁技术研究. 赵艳,王海新,苏君伟,尤淑丽. 2012

[20]倍力凝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滕伟丽,杨琦.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