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返青后株高模拟模型及生长可视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书钦
作者: 李书钦;诸叶平;刘海龙;李世娟;刘升平;张红英;高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有效积温;株高模拟模型;生长可视化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670-6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对小麦生长管理调控、产量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有重要指导作用,针对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和生长可视化不易实现的问题,以冬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了冬小麦返青后株高模拟模型,经数据检验,株高模拟模型绝对误差在0.01~2.72cm,根均方差(RMSE)在0.4~1.26cm,平均绝对误差(d_a)在0.36~1.11cm,平均绝对误差与实测值平均数的比值(d_(ap))在1.32%~3.46%,结果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株高生长具有较好预测性。借助该模拟模型和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构造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株高生长状态,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动态生长过程,实现了不同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生长可视化。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利用有效积温提高冬小麦估产精度的研究. 陈艳玲,顾晓鹤,董燕生,胡圣武,张秋阳,赵静. 2014
[2]冬小麦返青后叶片高度模型构建及三维可视化. 李书钦,诸叶平,刘海龙,李世娟,刘升平. 2017
[3]河南新乡地区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动态模型研究. 刘战东,段爱旺,高阳,刘浩. 2008
[4]基于有效积温的冬小麦返青后植株三维形态模拟. 李书钦,诸叶平,刘海龙,李世娟,刘升平,张红英,高伟. 2017
[5]基于骨架模型的玉米生长运动仿真与动画生成技术. 王雪,郭新宇,陆声链,温维亮,肖伯祥. 2009
[6]东部半山区玉米前期栽培管理. 郭法申,方向前. 2007
[7]玉米新品种辽单1211及其栽培技术. 王德生. 2011
[8]尖吻细鳞鲑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的研究. 杜佳,徐革锋,韩英,牟振波. 2010
[9]大豆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王彦丰. 1999
[10]温度对牙鲆胚胎发育的影响. 司飞,刘海金,孙朝徽,姜秀凤,王玉芬. 2008
[11]白灵菇不同发育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陶曙光,邓春海,冀宝营. 2016
[12]玉米杂交良种辽单502及其栽培技术. 王德生. 2013
[13]新型油料植物星油藤育苗技术研究. 张燕,王晓敏,刘清国. 2013
[14]福寿螺在中国的适生性研究. 周卫川,吴宇芬,杨佳琪. 2003
[15]黑点切叶野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过冷却点研究. 武怀恒,丛胜波,楮世海,黄民松,万鹏. 2015
[16]水葫芦的生物学特征. 王子臣,朱普平,盛婧,郑建初. 2011
[17]三叶斑潜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肖婷,陈啸寅,杨鹤同,郭建,杨敬辉,潘以楼. 2011
[18]褐云玛瑙螺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周卫川,吴宇芬,蔡金发,詹开瑞. 2001
[19]栗蚕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 刘凤云,宋策,左士臣,仝振祥. 2009
[20]碗莲花期物候及开花性状对花期调控的响应. 李欣,江君,朱建华,徐君,姜红卫.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吉林省花生网斑病发生调查及抗性鉴定
作者:宁洽;孙晓萍;吕永超;韩育;曹铁华;刘海龙
关键词:吉林省;花生;播期;网斑病;裂裂区试验;抗性鉴定
-
和田羊Fec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及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作者:杨存明;田可川;张文浩;刘黎;阿布力克木·阿地力;李雪;梁贵晨;赵志文;李超;高伟;黄锡霞;田月珍
关键词:和田羊;FecB;产羔数;生长性状
-
花生精准调控技术应用效果
作者:张俊;臧秀旺;高伟;张朋磊;张曼;郝西;刘娟;刘兵;崔亚男;刘梦雅
关键词:
-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花生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作者:崔亚男;郝西;刘娟;张俊;高伟;张朋磊;刘梦雅;张曼;刘兵;刘海礁;臧秀旺
关键词:花生;干旱胁迫;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
家蚕新品种"川蚕31号"试养初报
作者:刘立志;卢梦瑶;高伟;蒋亚明;张程;肖文福
关键词:川蚕31号;试养;试缫;技术处理
-
蜜蜂群体与个体健康行为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雷超凯;路云涛;王梦玥;武威;李世娟;刘升平
关键词:蜂群崩溃;群体监测;个体监测;蜂群健康;视频监测
-
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绿豆新品种'并绿11号'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赵雪英;朱慧珺;张泽燕;闫虎斌;高伟;张丽娜;王茜;张耀文
关键词:绿豆;品种选育;机械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