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QTL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贾晓昀

作者: 贾晓昀;王士杰;赵红霞;朱继杰;李妙;王国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陆地棉;株型;生育期;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期刊名称: 棉花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24-1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了深入分析棉花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加速适机采棉花新品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程。【方法】通过构建包含413个单株的F2群体,结合高密度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图谱,开展株高(Plant height,PH)、第一果枝节位(Node of the first fruiting branch,NFFB)及其高度(Height of NFFB,HNFFB)、第四果枝第一果节长度(First node length of the forth fruiting branch,FNLFFB)、第七果枝第一果节长度(First node length of the seventh fruiting branch,FNLSFB)等5个株型性状和开花期(Flowering time,FT)、花铃期(Flowering to boll-opening period,FBP)、全生育期(Whole growth period,WGP)等3个生育期性状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研究。【结果】8个性状均呈现连续的双向超亲分布,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正向相关性,PH与其他株型性状均为极显著正相关,NFFB与3个生育期相关性状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共定位到36个加性QTL(Additive QTL,a QTL)位点,包括14个PH相关a QTL、6个NFFB相关a QTL、3个HNFFB相关a QTL、5个FNLFFB相关a QTL、3个FNLSFB相关a QTL、2个FT相关aQTL、2个FBP相关aQTL、1个WGP相关aQTL,单个aQTL贡献率为1.70%~10.38%。这些a QTL分布于20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有1~4个a QTL。发现3个a QTL重叠区段,分别为A11染色体的qNFFB-A11-1与qWGP-A11-1、D3染色体的qHNFFB-D3-1与qPH-D3-1、D8染色体的q NFFB-D8-1与qFNLSFB-D8-1。检测到263个上位性QTL(Epistatic QTL,e QTL),单个e QTL的贡献率为1.17%~6.19%;19个a QTL与21个e QTL位置重叠;At基因组分布有17个a QTL和202个e QTL,Dt基因组分布有19个a QTL和61个e QTL。【结论】本研究为探索棉花株型的分子遗传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为机采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海南不同种植方式对陆地棉多个性状的影响. 宿俊吉,雷亚柯,邓福军,宁新柱,林海. 2010

[2]从农大108和郑单958中得到的玉米育种启示. 段民孝. 2005

[3]3个不同株型鲜食糯玉米适宜密度试验. . 2012

[4]辽粳135选育技术报告. 李德华,张秀茹,邱福林,韩勇,李跃东,邓媛,李建国. 2000

[5]西北内陆早熟陆地棉品种的综合评价及育种演化. 王彩香,袁文敏,刘娟娟,谢晓宇,马麒,巨吉生,陈炟,王宁,冯克云,宿俊吉. 2023

[6]一个水稻基部叶角增大与早熟突变体blief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曾生元,杜灿灿,胡庆峰,李闯,景德道,林添资,孙立亭,龚红兵. 2023

[7]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性状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曹卫东,金继运. 2001

[8]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李敏,张洪程,李国业,马群,杨雄,魏海燕. 2012

[9]水稻叶片形态因子及其在F_1代的遗传. 吕川根,宗寿余,邹江石,姚克敏. 2005

[10]基于株型的水稻冠层光合生产模拟. 李艳大,朱相成,汤亮,曹卫星,朱艳. 2011

[11]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邹江石,吕川根. 2005

[12]两种株型紫花苜蓿植株营养品质性状比较. 白玉龙,乌艳红,李志明,吕宁,杨秀芳,娜日苏,陈玲玲,梁庆伟,栾守泉. 2011

[13]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株型特征比较研究. 解文孝,吕军,韩勇,李建国,刘博,姜秀英,刘军,姚继攀,唐志强,蒋洪波. 2017

[14]谷子株型的初步划分. 赵术伟. 2000

[15]冷驯化影响越冬作物光合特性和株型特征的生理基础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熊辉岩,段瑞君,王瑞生. 2017

[16]氮肥和多效唑喷施时期互作对优质杂交油菜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任廷波,赵继献. 2012

[17]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及新进展. 黄耀祥. 1999

[18]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中国超级稻生态育种工程. 黄耀祥. 2001

[19]玉米根系生长特性及氮肥运筹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秦华东,伍龙梅,张婧,李忠,黄敏,江立庚. 2014

[20]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和新进展——两源并举“超优势稻”的选育. 黄耀祥.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