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杂交小麦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琛

作者: 陈琛;郭瑞;李东升;温明星;曲朝喜;陈爱大;庄义庆;姚克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小麦;产量;产量三因素;品质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0 年 48 卷 020 期

页码: 75-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究杂交小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应性,选用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456S为母本配组的6个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以扬麦20为对照,研究杂交小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产量及品质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杂交小麦材料株高均高于对照,但均在1 m以内,生育期则短于对照2d以上;不同杂交小麦材料产量差异较大,除D组合高于对照9.53%外,均低于对照6.28%及以上;杂优D组合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优于对照,且对产量影响穗粒数>有效穗>千粒质量;各杂交小麦材料主要品质性状趋势不明显,但杂优D组合接近国家优质弱筋小麦品质要求.杂优小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较好的产量和品质潜力.

分类号: S512.103.51

  • 相关文献

[1]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周强,李生荣,陶军,任勇,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 2010

[2]化控两系杂交小麦——川麦59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征分析. 李浦,廖晓虹,杨梅,饶世达,蒲宗君. 2011

[3]密度和施氮量对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周强,李生荣,雷加容,杜小英,陶军,欧俊梅,任勇,庞启华. 2009

[4]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稀植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周强,李生荣,陶军,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任勇,庞启华. 2009

[5]“十五”以来我国杂交小麦审定品种分析. 张胜全,叶志杰,任立平,高新欢,王拯,杨永利,穆磊,董艳华,陈兆波. 2022

[6]杂交小麦和纯系品种产量响应的回归与聚类分析. 刘录祥,黄铁城,张树榛,王士芸. 1992

[7]杂交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周凤云,余国东,李伯群,石有明,廖敦秀. 2007

[8]作物高产机理研究进展. 危文波. 2017

[9]密度与施氮量对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周强,张跃非,李生荣,陶军,杜小英,欧俊梅,任勇,庞启华,黎文述. 2010

[10]晚稻CHA杂交小麦前期浇水的生物效应研究. 张艳敏,张胜爱. 1995

[11]BS系列杂交小麦在陕西渭南地区制种可行性分析. 王拯,陈兆波,张胜全,任立平,高新欢,叶志杰,张风廷. 2018

[12]低密度条件下杂交小麦节水性能比较. 张胜全. 2018

[13]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史秀秀,毕晓静,马守才,亓佳佳,韩芳,张改生,牛娜. 2013

[14]二系杂交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李晓燕,赵昌平,叶志杰,秦志列,张风廷,张立平. 2008

[15]AL型冬小麦不育系繁殖技术研究初报. 聂迎彬,田笑明,韩新年,穆培源,邹波. 2007

[16]杂交小麦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 张胜全. 2019

[17]北京杂交小麦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任立平,王拯,叶志杰,高新欢,董艳华,陈兆波,张胜全. 2020

[18]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中不同辅助授粉技术研究. 王拯,张胜全,叶志杰,任立平,张风廷,陈兆波. 2017

[19]四川杂交小麦研究进展及展望. 罗江陶,刘仲齐,任勇,陶军,肖子泉,饶世达,田宁,郑建敏,刘培勋,邓清燕,李生荣,蒲宗君. 2022

[20]二系杂交小麦混播制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陈现朝,廖祥政,高建刚,杨卫兵,侯起岭,赵昌平,张风廷.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