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对杀虫双的抗性遗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凤良

作者: 李凤良;程罗根;韩招久;李忠英;陈之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菜蛾;杀虫双;抗性现实遗传力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1998 年 25 卷 04 期

页码: 345-3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室内选育的敏感品系和抗杀虫双品系为亲本,采用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线(LD-P线)分析法,研究了小菜蛾对杀虫双的抗性遗传方式。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杀虫双的抗性为多基因、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F_1的显性度(D)值分别为0.39、0.28,即其主效基因为不完全显性。小菜蛾对杀虫双的抗性现实遗传力较低,h~2=0.052,产生抗性的速率较慢,室内选育119代,抗性仅达122.8倍。抗杀虫双品系和遗传杂交后代(F_1、F_2、BC)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的代表杀虫剂溴氰菊酯、灭多威、敌敌畏等的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3种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亲本和杂交后代的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与杀虫双的抗性水平呈正相关性;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要比敏感品系低;羧酸酯酶活性与敏感品系无明显差异。

分类号: S481

  • 相关文献

[1]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及风险评价. 陈琼,陈洁琼,黄水金,陈洪凡,秦文婧,秦厚国. 2015

[2]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药性遗传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 程罗根,李凤良,韩招久,李忠英,陈之浩. 2001

[3]杀虫双和杀螟丹选育对小菜蛾抗药性的形成及其抗性机制. 陈之浩,刘传秀,李凤良,韩招久. 1993

[4]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现实遗传力. 程罗根,李凤良,韩招久,李忠英,陈之浩. 2001

[5]小菜蛾nAChR靶标敏感性与沙蚕毒素类药物的抗性关系. 程罗根,于光,李忠英. 2008

[6]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溴氰菊酯抗性遗传的RDA分析. 李忠英,陈之浩,程罗根,李凤良,韩招久. 2002

[7]小菜蛾对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抗性的生化遗传分析. 程罗根,陈之浩,李凤良,韩招久,李忠英. 2003

[8]用杀虫双大粒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研究. 屠予钦. 1988

[9]农药氰戊菊酯和杀虫双诱导家蚕血液蛋白的变化. 吴立娜,赵巧玲,裘智勇,覃光星,夏定国,沈中元,沈兴家,郭锡杰. 2010

[10]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农药药效试验. 邓平华,陈业荣. 1981

[11]沙蚕毒素系列杀虫剂对水稻三化螟药效研究. 邓平华,陈业荣. 1985

[12]可供取代六六六制剂的农药品种介绍. 邓平华. 1983

[13]吡虫杀微乳剂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研究. 陈业荣,钟国洪,郑本欣,陈峰,蓝春松,李云珍. 2000

[14]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热带水果中杀虫双残留. 林涛,邵金良,刘兴勇,王静,邹艳虹,李茂萱,刘宏程. 2018

[15]苏云金芽孢杆菌液剂与杀虫双混用对稻纵卷叶螟的增效作用. 顾真荣,马承铸,周爱农,王冬生,钱振官,戚大国. 1993

[16]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鱼体内杀虫双. 张晓波. 2005

[17]糙米中杀虫双的残留检测. 刘军,程云斌,刘骞,陈鑫,沈菁. 2017

[18]3.6%杀虫双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 罗志明,李文凤,黄应昆,卢文洁,王晓燕. 2010

[19]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甘蔗中杀虫双残留量. 黄健祥,路大海,丁晨红,寥若昕,王富华. 2015

[20]两种杀虫双颗粒剂防治蔗头象虫药效试验. 王晓燕,罗志明,黄应昆,李文凤,屈再乐,汤彩茹,陈建华.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