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玉米灰斑病病原种类分子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小飞
作者: 李晓;崔丽娜;邹成佳;杨晓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尾孢菌;分子鉴定;Cercospora zeina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4 年 27 卷 03 期
页码: 1079-10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灰斑病是由尾孢菌(Cercospora)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本研究采用尾孢菌特异引物对采自西南地区经过单孢纯化的17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西南地区的玉米灰斑病样本分离得到的菌株都为Cercospora zeina;未检测到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这就说明,引起西南地区的玉米灰斑病主要致病种为Cercospora zeina。
分类号: S435.131.49
- 相关文献
[1]一种新的玉米灰斑病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 刘可杰,徐婧,徐秀德. 2013
[2]中国玉米灰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基本特征研究. 刘庆奎,秦子惠,张小利,江凯,陈茂功,武小菲,何月秋,王桂清,晋齐鸣. 2013
[3]嘧菌酯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彭埃天,欧阳主才,宋晓兵,陈玉托,刘景梅,吴泳梅,陈霞. 2008
[4]富力库水乳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试验初报. 彭埃天,王璧生,黄华. 2000
[5]茶圆赤星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杨文波,杨辉,包强,肖蕾,曾泽萱,王沅江,周凌云. 2024
[6]玉米灰斑病对玉米产量及产量特性的影响研究. 卢宗志,李艳君,李海春,傅俊范. 2008
[7]引起玉米灰斑病的2种尾孢菌生物学特性比较. 刘可杰,徐婧,胡兰,徐秀德. 2016
[8]桦甸市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刘金鹤,刘惠军,李姝,刘俊,丁玉国,孙爱玲,申延国,马凤利,郑在环,方向前. 2020
[9]玉米灰斑病发生危害及GPS监测(英文). 郑宇鸣,李勃,张锡顺,林郁,刘振环. 2010
[10]抗玉米灰斑病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 贾娇,马莹莹,苏前富,孟灵敏,张伟,李红,晋齐鸣. 2016
[11]玉米灰斑病抗性鉴定技术. 徐秀德,董怀玉,姜钰,刘志恒. 2003
[12]玉米灰斑病发生趋势研究. 李志勇,梅丽艳. 2008
[13]贵州玉米灰斑病病原鉴定与抗病品种筛选. 安星宇,黄露,吴石平,何海永,赵玳琳,李淳. 2022
[14]我国玉米灰斑病菌的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刘可杰,董怀玉,王丽娟. 2021
[15]吉林省玉米灰斑病菌的致病性分化研究. 贾娇,苏前富,任智惠,孟玲敏,张伟,李红,晋齐鸣. 2016
[16]玉米灰斑病发生危害及GPS监测. 郑宇鸣,李勃,张锡顺,林郁,刘振环. 2010
[17]基于混池测序的抗玉米灰斑病QTL定位. 崔凤超,王平喜,刘小刚,邹枨. 2018
[18]玉米灰斑病及抗性研究. 曹国辉. 2009
[19]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陈荣丽,陈广艳,周彦民,蔡治荣,张胜恒,易红华. 2011
[20]公主岭市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孙嵬,张秀华,夏明亮,李德乐. 202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梨果实石细胞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红宝;王永博;王晋;李勇;李晓;王迎涛;王亚茹
关键词:梨;石细胞;木质素;调控机制
-
红叶石楠诱控花生田金龟甲优势种的效果研究
作者:曲春娟;蒋相国;杜龙;姜晓静;鞠倩;李晓;曲明静
关键词:花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红叶石楠;引诱效果
-
葛根多糖对猫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赵世帆;薛华磊;陈凯;李晓;王米
关键词:葛根多糖;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宠物食品添加剂
-
大豆田反枝苋对除草剂多抗性及靶标抗性机理研究
作者:杜龙;李宁;尚素琴;李丹;李晓;曲明静
关键词:反枝苋;氟磺胺草醚;咪唑乙烟酸;多抗性机理
-
采收成熟度对雪茄茄衣烟叶晾制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景全;张杨;王以慧;李晓;侯冰清;曾文龙;毛顺鑫;孙鹏;李荣芳;宁扬;方松
关键词:茄衣烟叶;采收成熟度;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外观质量
-
四种功能植物对花生田捕食性天敌昆虫与蓟马的影响
作者:朱悦;晏方勤;李晓;孙文秀;曲明静;矫岩林;姚永生
关键词:功能植物;捕食性天敌;蓟马;花生
-
玉米自交系穗腐病抗性评价及与果穗性状的关系
作者:徐立明;梅佳清;李晓;冷益丰
关键词:穗腐病;玉米;抗性;果穗性状;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