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配对RNA-seq数据筛选显著差异背膘厚度松辽黑猪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侍玉梅

作者: 侍玉梅;马骏;赵延辉;原佳妮;沈奥;曹永春;盛熙晖;邢凯;白立景;翟丽维;王楚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松辽黑猪;背最长肌;背膘厚;转录组测序

期刊名称: 中国畜牧杂志

ISSN: 0258-7033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118-1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松辽黑猪背最长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找出与猪脂肪沉积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通过对松辽黑猪进行活体背膘厚测定,选择具有极端背膘厚的3对个体(高、低各3头)为研究对象。取背最长肌组织提取RNA,并对其进行双末端转录组测序,然后,基于edgeR包的配对方法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结果鉴定出5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8个基因在高背膘厚组猪背最长肌组织中高表达,402个基因在低背膘厚组猪背最长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生物学功能分析发现,有42条显著富集通路,鉴定出的与脂肪沉积相关的通路有脂肪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以及PPAR信号通路等,筛选出FABP3、FADS1、FADS2、OLR1、ACSL1、LIPA和PLIN2为脂肪沉积性状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松辽黑猪肌内脂肪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分类号: S828.2

  • 相关文献

[1]松辽黑猪背最长肌持水力相关基因的研究. 张树敏,于永生,李娜,李兆华. 2015

[2]松辽黑猪背最长肌持水力相关基因的分析. 于永生,刘庆雨,李娜,罗晓彤,李兆华,张树敏. 2016

[3]三个猪种肌肉脂肪酸含量分析. 于永生,张志彬,罗晓彤,李兆华,朴庆林. 2016

[4]槐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注释. 杨建敏,胡宇平,林威敏,张金耀,黄守婷,叶鼎承,肖天放. 2016

[5]日粮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对利木赞杂交肉牛胴体性状和肉质的影响. 薛丰,郭晓旭,郭望山,任丽萍,孟庆翔. 2010

[6]猪背膘厚与各阶段繁殖性能关系的综述. 郑梓,李平,闫峻,穆淑琴. 2016

[7]母猪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调控方法. 董斌科,李良华,武华玉,孙华,彭先文. 2019

[8]“硒都黑”生长育肥猪适宜能量水平的研究. 黄少文,魏金涛,杨雪海,张巍,赵娜,梅书棋,李良华,陈芳. 2018

[9]家畜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B超测量技术. 周振勇,张杨,李红波,张金山,闫向民,李娜,袁理星,杜玮. 2014

[10]猪瘦肉生长性状的研究与进展. 杨前平. 1998

[11]氯前列醇钠、产前背膘厚及便秘对后备母猪同期分娩效果的影响. 高红梅,刘运鹏,张龙超,王立刚,赵福平,刘欣,侯欣华,颜华,翁士乔,田见晖,王立贤. 2021

[12]猪的活体超声波评估技术与方法. 刘敬顺,包杰,张豪. 2003

[13]母猪妊娠期采食水平对其背膘厚和泌乳期采食量的影响. 呼红梅,王诚,张印,王彦平,郭建凤,武英. 2014

[14]B超活体测定牦牛眼肌面积和背膘厚的研究. 郭宪,裴杰,保善科,吴晓云,赵索南. 2015

[15]我国主要肉牛品种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安炳星,张路培,段星海,张家春,赵屿姗,熊兰玲,朱波,李岩,徐凌洋,袁维峰,张军民,李俊雅,高会江. 2020

[16]温带气候条件下母猪品种和体况对其繁殖性状的影响. 呼红梅,王诚,张印,王彦平,郭建凤,武英. 2015

[17]牛LPL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郭艳青,许尚忠,孙宝忠,高雪,任红艳,陈金宝. 2007

[18]不同屠宰期对地方猪猪肉品质的影响. 毛翠,姜富贵,陈雪梅,李祥明,张华杰,盛清凯. 2017

[19]莱芜猪胴体重、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 任一帆,高世超,赵雪艳,王彦平,李菁璇,张传生,王继英. 2021

[20]B超活体测定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研究. 王重龙,陶立,张勤,张东红,李庆岗,刘卫东.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