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林湾-南澳岛潮间带冬夏两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舒黎明

作者: 舒黎明;陈丕茂;秦传新;黎小国;周艳波;冯雪;于杰;袁华荣;李国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潮间带;柘林湾-南澳岛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16 年 35 卷 02 期

页码: 423-4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依据柘林湾-南澳岛潮间带2011年8月、2012年2月、2013年2月和8月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门112种,主要由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3大类组成;总种类数夏季>冬季;夏季2次调查的类群种类数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2次调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冬夏两季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夏季的种类更替率较高,该段时间内群落的变动相对较大,稳定性相对较低;4次调查出现优势种共有23种,优势种组成最多的为软体动物;柘林湾-南澳岛附近海域潮间带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由底质类型决定,同时,人类活动对海域的生物生态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分类号: Q958.8

  • 相关文献

[1]广东10个海岛潮间带大型经济海藻调查. 薛姣,李婷,苏家齐,朱长波,张博,陈素文. 2024

[2]柘林湾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 舒黎明,陈丕茂,黎小国,于杰,冯雪. 2015

[3]沿潮沟级别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空间变异. 储忝江,盛强,王思凯,黄铭垚,吴纪华. 2016

[4]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李慧峰,杨文波,袁立来,刘宝祥,曹坤,王琳,丁放,李慧琴,李继龙,李应仁,黄经献,张传涛. 2018

[5]长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子. 严娟,庄平,侯俊利,张涛,刘鉴毅. 2012

[6]长江口北支水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研究. 罗民波,沈新强,徐兆礼,王云龙,朱江兴. 2006

[7]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变化. 姜祖辉,陈瑞盛,王俊. 2007

[8]洋山深水港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初步研究. 卜秋兰,沈新强,罗民波. 2007

[9]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及特征种. 杜飞雁,王雪辉,贾晓平,杨圣云,马胜伟,陈海刚,李纯厚. 2011

[10]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沉积物生态毒理效应指示种筛选. 彭松耀,赖子尼,麦永湛. 2020

[11]三都澳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特点. 周进,纪炜炜. 2011

[12]十年间黄海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变化. 彭松耀,李新正,徐勇,王洪法,张宝琳. 2017

[13]2007年春、夏季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卞晓东,张秀梅,高天翔,万瑞景,张沛东. 2010

[14]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刘晓慧,徐宾铎,张崇良,薛莹,任一平,纪毓鹏. 2017

[15]海州湾鱼类生态类群的研究. 隋昊志,薛莹,任一平,邹易阳,于磊. 2017

[16]苏北浅滩中部海域春秋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分布特征. 阙江龙,康伟,徐兆礼,陈佳杰,周进. 2012

[17]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前库区江段鱼类资源研究. 张镀光,王导群,利广杰,唐锡良,段辛斌,田辉伍. 2022

[18]南海美济礁瀉湖区鱼类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变化. 张俊,陈作志,蔡研聪,李媛洁,林昭进. 2021

[19]舟山渔场衢山岛海域春夏季鱼类数量变化. 陈华,徐兆礼. 2009

[20]1980—2007年大亚湾鱼类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数量变化. 王雪辉,杜飞雁,邱永松,李纯厚,孙典荣,贾晓平.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