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建省
作者: 陈建省;陈广凤;李青芳;张晗;师翠兰;孙彩铃;邓志英;刘凯;谷植群;田纪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通小麦;90K基因芯片;QTL定位;粒重;SNP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24 期
页码: 4769-47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小麦遗传图谱是进行小麦染色体分析和研究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通过利用传统分子标记和现代基因芯片技术相结合,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重点开展主要产量主要构成要素——粒重的初级基因定位,确定影响粒重的主效QTL位点,为开发粒重CAPS分子标记及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和指导,并为利用小麦粒重次级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和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方法]利用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技术及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包含173个家系的RIL群体(F9:10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QTL network2.0进行了3年共4环境粒重QTL分析。[结果]构建了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图谱共含有6 244个多态性标记,其中SNP标记6 001个、DAr T标记216个、SSR标记27个,覆盖染色体总长度4 875.29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0.78 c M。A、B、D染色体组分别有2 390、3 386和468个标记,分别占总标记数的38.3%、54.3%和7.5%;3个染色体组标记间平均距离分别为0.80、0.75和0.80 c M。用该分子遗传图谱对4个环境下粒重进行QTL分析,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9个加性QTL,效应值大于10%的QTL位点有QGW4B-17、QGW4B-5、QGW4B-2、QGW6A-344、QGW6A-137;其中QGW4B-17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其贡献率为16%—33.3%,可增加粒重效应值2.30-2.97g,该位点是稳定表达的主效QTL。9个QTL的加性效应均来自大粒母本山农01-35,单个QTL位点加性效应可增加千粒重1.09—2.97 g。[结论]构建的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图谱共含有6 241个多态性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0.77 c M。利用该图谱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9个控制粒重的加性QTL,其中QGW4B-17是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位点,贡献率为16.5%—33%,可增加粒重效应值2.30—2.97 g。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黄淮麦区小麦主栽品种粒重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 苗永杰,阎俊,赵德辉,田宇兵,闫俊良,夏先春,张勇,何中虎. 2018
[2]利用两个籼稻杂交F_2定位水稻粒型、粒重QTLs. 罗俊涛,况浩池,杨扬,陈光珍. 2015
[3]水稻粒形和粒重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 孙滨,占小登,林泽川,高志强,于萍. 2015
[4]利用SNP标记定位瓠瓜果形相关性状QTLs. 汪颖,黄莉娟,徐沛,吴晓花,吴新义,汪宝根,鲁忠富,李艳伟,李国景. 2020
[5]玉米高密度SNP遗传图谱构建及其秃尖QTL定位. 覃嘉明,王兵伟,郑加兴,覃永嫒,黄安霞,何静丹,韦绍丽,时成俏. 2020
[6]豇豆SNP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 李建领,公丹,王素华,陈红霖,程须珍,熊涛,王丽侠. 2022
[7]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 于春淼,张勇,王好让,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王磊,胡凯凤,谷勇哲,邱丽娟. 2022
[8]普通小麦对仓储害虫玉米象的抗性QTL分析. 李俊,魏会廷,刘亚西,李朝苏,邓梅,李净琼,王际睿,魏育明,杨武云,郑有良. 2012
[9]小麦籽粒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含量QTL定位. 吕文娟,刘金栋,白璐,曲延英,任毅,闻伟鄂,耿洪伟. 2018
[10]普通小麦苗期茎基腐病抗性QTL定位. 郭灿,程敦公,齐军山,刘晓晗,刘海琛,刘秀坤,陈志伟,单宝雪,肖彦军,张玉梅,赵振东,李法计,李豪圣. 2022
[11]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12]利用4个姊妹近等基因系群体定位水稻粒重和粒形QTL. 姚国新,李金杰,张强,胡广隆,陈超,汤波,张洪亮,李自超. 2010
[13]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14]玉米单株农艺性状与粒重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赵晓燕. 2011
[15]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 文廷刚,陈昱利,杜小凤,吴传万,钱新民,吴雪芬,王伟中. 2014
[16]水稻强优势恢复系9311粒重的诱变改良. 陈忠明,王秀娥. 2005
[17]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18]杂交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对其活力影响的初步分析. 林梦倩,薛陶,胡帅栋,曹栋栋,纪昊,赵光武. 2014
[19]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英文).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20]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刘金波,胡文德,王宝祥,杨波,方兆伟,秦德荣,徐大勇.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黑龙江不同育种阶段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作者:刘猷红;唐傲;董文军;孟英;张喜娟;刘凯;冷春旭;商全玉;来永才
关键词:寒地粳稻;育种阶段;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
匙羹藤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勇;赖旭辉;李春梅;姚琼;刘凯
关键词:匙羹藤;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应用;天然生物农药
-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粳稻苗期耐冷QTL分析
作者:杨传铭;王立志;张喜娟;杨贤莉;王洋洋;侯本福;崔士泽;李青超;刘凯;马瑞;冯延江;来永才;李红宇;姜树坤
关键词:粳稻;高密度连锁图谱;苗期;耐冷;数量性状位点
-
长江十年禁捕初期石臼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作者:曹乐乐;王银平;葛坤;徐少远;刘凯
关键词:长江十年禁捕;鱼类群落;环境影响因子;石臼湖
-
水稻新品种黑科稻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王松;商全玉;殷大伟;刘安晋;杨秀峰;贲子玥;刘凯
关键词:极早熟;水稻新品种;黑科稻1号;选育;栽培技术
-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谷子种子及幼苗活力的影响
作者:闫锋;董扬;赵富阳;侯晓敏;李清泉;王冰雪;周超;杨慧莹;范国权;刘凯
关键词:谷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甲基磺酸乙酯(EMS)
-
海鲈池塘养殖技术
作者:李新丰;田昌凤;车轩;张晓阳;梁景洪;张晗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