蠋蝽猎物—黏虫的室内种群复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鸿波

作者: 李鸿波;张长华;贾芳曌;戴长庚;胡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黏虫;蠋蝽;种群衰退;种群复壮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127-131+1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猎物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天敌的质量和饲养规模。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其若虫和成虫对鳞翅目害虫幼虫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目前蠋蝽主要依靠黏虫来饲养。但在长期室内饲养过程中黏虫种群出现衰退现象,进而制约了蠋蝽规模化繁育。本文旨在研究黏虫种群复壮措施,为蠋蝽的规模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为此,采用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外种群杂交的方式评价了黏虫的种群复壮效果。结果表明,回接自然寄主玉米叶后黏虫的幼虫发育历期(18.03 d)较人工饲料饲养组(21.26 d)显著缩短,蛹重(369.00 mg)和成虫产卵量(770.88粒/雌)显著高于人工饲料饲养组(323.56 mg, 532.73粒/雌),但二者的蛹历期和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杂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交配方式产生的F_1代产卵前期、雌雄成虫寿命及其子代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但产卵期、产卵量及蛹重存在差异。其中以田间雌性×田间雄性(YF×YM)组合的产卵期最长(8.07 d)和产卵量最高(938.77粒/雌),而以田间雌性×室内雄性(YF×EM)组合的蛹最重(354.59 mg)。这些结果显示,通过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外种群杂交的方式能促进黏虫的种群复壮。

分类号: S476.2

  • 相关文献

[1]黏虫与米蛾作为猎物室内繁殖蠋蝽的初步探究. 郭义,王娟,张海平,张礼生,刘晨曦,王孟卿,陈红印. 2015

[2]不同龄期蠋蝽对黏虫幼虫的捕食作用. 孙婧婧,王孟卿,张礼生,彩万志,李虎. 2022

[3]三种猎物对蠋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张长华,易忠经,冉贤传,张礼生,刘晨曦,王孟卿,陈红印. 2016

[4]辽宁省稻水象甲若干生物学特性变异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于凤泉,邵凌云,李志强,赵旭,田春晖. 2023

[5]天敌昆虫蠋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邹德玉,徐维红,刘佰明,白义川,刘晓琳,许静杨,胡霞,谷希树. 2016

[6]蠋蝽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唐艺婷,王孟卿,李玉艳,刘晨曦,毛建军,陈红印,张礼生. 2020

[7]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 唐艺婷,李玉艳,刘晨曦,毛建军,陈红印,张礼生,王孟卿. 2019

[8]新型蠋蝽若虫液体人工饲料效果评价. 廖平,苗少明,许若男,刘晨曦,陈国康,王孟卿,毛建军,张礼生,陈红印. 2019

[9]室内饲养的蠋蝽种群近交衰退分析. 廖平,叶敏,毛建军,王孟卿,张礼生,陈红印,刘晨曦. 2019

[10]蠋蝽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唐艺婷,郭义,潘明真,毛建军,陈红印,张礼生,王孟卿. 2020

[11]蠋蝽对荔枝蝽一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郭义,赵灿,李君摘,李敦松. 2020

[12]几种糖类物质对蠋蝽取食行为选择和繁殖力的影响. 王曼姿,张长华,易忠经,杨在友,刘晨曦,张礼生,王孟卿,陈红印. 2017

[13]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基因在蠋蝽滞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功能研究. 王胜男,张茂森,周磊,井晓宇,张洪志,李玉艳,吴惠惠,张礼生. 2024

[14]饲养温度对蠋蝽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消化器官形态初步观察. 朱艳娟,殷焱芳,王震,陈红印,刘晨曦. 2022

[15]雌虫单头饲养对蠋蝽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 廖平,殷艳芳,李玉艳,王孟卿,毛建军,陈红印,刘晨曦,张礼生. 2021

[16]蠋蝽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捕食作用. 孙婧婧,王孟卿,张长华,唐艺婷,李心钰,张礼生,李虎. 2022

[17]短期饥饿处理对蠋蝽寿命、繁殖力及捕食量的影响. 潘明真,易忠经,张长华,郭义,刘晨曦,张礼生,王孟卿,贾芳曌,杨在友,陈红印. 2017

[18]蠋蝽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廖江花,何浩锋,张江. 2024

[19]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效能评价. 罗梓文,龚雪娜,玉香甩,王雪松,申时全,龙亚芹. 2023

[20]外源甾醇类营养对蠋蝽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红印,张礼生.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