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通强

作者: 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田筑萍;魏忠芬;何采平;杨晓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油菜;品种选育;丰产稳产性;主要性状;黔油14号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03 年 31 卷 04 期

页码: 9-1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低芥酸不育系S45A(四川)与双低品种油研2号测交改良育成的双低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两用系黔油4A与双低恢复系品系油研8907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杂交筛选测定出强优组合黔杂96007,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油14号。该组合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245.5kg/hm2,较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10.95%,其最高产量达3120kg/hm2。该品种菜籽芥酸含量0.8%,含油量39.63%,硫苷含量34.6μmol/g,饼粕蛋白质含量42.1%;具有丰产、稳产,早熟(较对照油研7号早熟1.92d)和适应性较强等优点。适宜于贵州省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种植。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高稳系数法分析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丰产稳产性. 杨晓容,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李德珍. 2003

[2]杂交油菜黔油14号栽培模式研究. 黄泽素,杨晓容,钟永先,代云新,谭群英,冯桂珍,金玉荣,代文东,赵伦学,余其丽,李德珍. 2006

[3]双低高产杂交油菜黔油18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陈静,肖华贵,李超,饶勇. 2008

[4]黔油11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关系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黄泽素,何采平,魏忠芬,王通强,罗鸿源,代文东. 2002

[5]中棉所139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贺昆仑,刘艳改,裴小雨,张飞,张文生,王星星,周晓箭,李威,马雄风,杨代刚. 2022

[6]油菜新品种油研早18的选育. 侯国佐,侯燕,侯剑,何惠平,周琦,徐春. 2015

[7]杂交油菜新品种盛杂油10号的选育. 侯燕,侯剑,侯国佐,操成波,何惠萍. 2013

[8]高油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87的选育. 秦信蓉,杜才富,喻时周,高志宏,江兵. 2020

[9]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9号的选育. 王军,张太平,魏忠芬,李德文. 2006

[10]高亚麻酸萝卜胞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712的选育. 陈俊锟,曾章丽,高志宏,余顺波,戴祥来,陈大伦. 2021

[11]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1号的选育. 何采平,黄泽素,魏忠芬,王通强,罗鸿源,代文东. 2002

[12]优质高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沣油5103的选育. 陈卫江,范连益,曲亮,王同华. 2010

[13]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 张太平,王军,魏忠芬,李德文. 2004

[14]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有明,邓武明,周燕,文凤君,黄华磊,唐尚同. 2013

[15]杂交油菜母本密度及可育株拔除技术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张金贵,田筑萍,吴有祥,王通强,代文东,杨晓容. 2007

[16]杂交油菜黔油14号高产栽培技术及示范. 代文东,黄泽素,田筑萍,李德珍. 2007

[17]母本密度对黔油14号制种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代文东,黄泽素,杨晓容,王通强,李德珍. 2006

[18]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制种配套技术研究 Ⅰ.管理水平对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代文东,王通强,黄泽素,杨晓容,李德珍. 2003

[19]中早熟玉米杂交种吉单119丰产稳产性分析. 代秀云,焦仁海,徐艳荣,仲义,侯宗运,刘兴二. 2016

[20]苦荞新品种'晋荞麦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李秀莲,史兴海,高伟,朱慧珺,崔林.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