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晓英

作者: 刘晓英;林而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化;温度;作物需水量;华北

期刊名称: 水利学报

ISSN: 0559-9350

年卷期: 2004 年 35 卷 02 期

页码: 79-84+8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未来温度上升1~4℃的情景下,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我国华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冬小麦需水量的影响最大,对棉花的影响次之,对夏玉米的影响最小。当生长期内温度上升1~4℃时,冬小麦需水量将增加2 6%~28 2%,相当于11 8~153 0mm;夏玉米需水量将增加1 7%~18 1%,相当于7 2~84 1mm;棉花需水量将增加1 7%~18 3%,相当于7 9~96 2mm。说明冬小麦对未来气候变暖的适应能力很差,而夏玉米和棉花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地域性差异。其中对济南的作物需水量影响最大。当温度增加1~4℃时,冬小麦、夏玉米、棉花需水量将依次增加15 4~153 0mm、8 3~84 1mm、9 6~96 2mm。对太原的作物需水量影响最小。当温度上升1~4℃时,3种作物的需水量依次增加11 7~114 5mm、6 9~68 3mm、7 9~78 0mm,比济南分别低24%~25%、17%~19%和18%~19%。按华北地区目前的种植结构估算,温度上升1~4℃将使整个地区冬小麦的需水增加14 7~191亿m3;夏玉米的需水增加5 87~68 6亿m3;棉花的需水增加1 35~16 5亿m3。未来气候变暖将使华北地区业已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分类号: S161

  • 相关文献

[1]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王鹤龄,牛俊义,王润元,吕晓东. 2011

[2]华北主要作物需水量近50年变化趋势及原因. 刘晓英,李玉中,郝卫平. 2005

[3]模型模拟华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明伟,邓辉,李贵才,范锦龙,任建强. 2011

[4]气候变暖对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王鹤龄,王润元,张强,牛俊义,吕晓东. 2011

[5]陇东地区几种旱作作物产量对降水与气温变化的响应. 杨轩,王自奎,曹铨,张小明,沈禹颖. 2016

[6]开顶式气室原位模拟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 万运帆,游松财,李玉娥,王斌,高清竹. 2014

[7]近40a内蒙古正蓝旗气候变化特征. 李鹏,杨婷婷,吴新宏,吕世海,刘同海. 2013

[8]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影响的关系模型. 胡朝兴,黄建利,侯茂林. 2014

[9]未来主要气候情景下黄淮海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分布. 唐晓培,宋妮,陈智芳,王景雷. 2016

[10]近40年内蒙古区域温度和降雨量变化的时空格局. 丁勇,萨茹拉,刘朋涛,李西良,吴新宏,侯向阳. 2014

[11]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油菜生产的影响. 程延年. 1993

[12]北京市气候变化对奶牛热冷应激的影响. 董晓霞,刘浩淼,张超,于海鹏,马翀,易晓燕,李哲敏. 2013

[13]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甜菜生产影响初探. 程延年,刘建晓. 1993

[14]西藏地区近40年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时空格局分析. 杨文才,多吉顿珠,范春捆,周启龙. 2016

[15]气候变暖对麦蚜的影响. 马罡,赵飞. 2014

[16]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种植北界时空演变及未来趋势分析. 唐晓培,宋妮,陈智芳,王景雷. 2019

[17]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柳,熊伟,温小乐,冯灵芝. 2014

[18]醉马草种子萌发对增温和降雨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田伟涛,张耀丹,夏江,李超锋,李庆伟,徐井润,董乙强,吴淑娟,袁晓波. 2022

[19]西南地区灌丛归一化植被指数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张笑鹤,张远东,顾峰雪,刘世荣. 2011

[20]不同耐热型春玉米品种对高温的光谱特征响应. 陶志强,陈源泉,邹娟秀,李超,袁淑芬,闫鹏,师江涛,隋鹏.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