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静
作者: 陈静;王迎春;李虎;王立刚;邱建军;肖碧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滴灌施肥;NO-3-N;空间分布;氮素平衡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5 年 21 卷 04 期
页码: 927-9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黄淮海平原高产麦田水肥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水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量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滴灌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大田氮素利用和损失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以尿素、NH4H2PO4和KCl混合的水溶性肥料为材料,在山东桓台进行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测墒补灌并随水施肥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N0(不施肥)、N1(94.5 kg/hm2)、N2(189 kg/hm2)和N3(270 kg/hm2),分析了大田土壤NO-3-N空间分布、剖面累积及氮素的平衡。【结果】1)滴灌施肥24 h后,随施氮量的增加,在滴头周围水平方向上土壤NO-3-N从在湿润土体边缘聚集逐渐变化为在滴头下方聚集,当施氮量为189 kg/hm2时,滴灌施肥后滴头下方和湿润土体边缘的NO-3-N含量差异不显著,在滴头周围水平方向上均匀性最好;NO-3-N在滴头下方土壤内随水运移深度主要在60 cm以上,滴灌施肥后滴头下方垂直方向上NO-3-N没有在湿润体边缘聚集。2)冬小麦收获后,0—100 cm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施氮量超过N 189kg/hm2后,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加大,0—40 cm土层的NO-3-N增加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N0、N1、N2和N3处理0—40 cm土层NO-3-N累积量所占比例分别为66%、72%、72%和71%。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吸氮量和籽粒产量先增加后下降,而0—100 cm土层氮素残留量、表观损失量不断增加,滴灌施肥条件下氮素表观损失量较低,N1、N2和N3的表观损失率分别为20%、17%和16%。【结论】滴灌施肥措施下,合理的灌溉量可以调节滴灌施肥后硝态氮主要向下运移至作物根区范围,集中在作物根系最密集的0—40 cm范围内,肥液浓度对硝态氮运移深度影响不大。施入适宜量氮肥有利于提高滴头下方湿润体内水平方向上NO-3-N分布的均匀度,从而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施氮量为189 kg/hm2的N2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播前和收获后根区土壤NO-3-N累积量基本达到平衡,是试验筛选出的最佳滴灌施氮模式。
分类号: S275.6`S512.11
- 相关文献
[1]滴灌施氮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尹彩侠,秦裕波,于雷,王立春,谢佳贵. 2018
[2]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下不同施氮量的氮素平衡. 李世娟,诸叶平,孙开梦,鄂越. 2003
[3]田间土壤氮素形态转化模拟模型的研究. 陈明昌,张强,杨晋玲,潘大丰,张藕珠. 1996
[4]尿素硝铵溶液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刘学彤,杨军芳,黄少辉,贾良良,邢素丽,杨云马,王欣雅,刘子轩. 2019
[5]不同栽培模式冬小麦物质积累转运及光热资源利用研究. 姜丽娜,李金娜,齐红志,岳影,张雅雯,朱娅林,李春喜. 2018
[6]应用~(15)N研究小麦各部位氮素分配利用及施肥效应. 赵广才,张保明,王崇义. 1998
[7]氮肥运筹对稻茬小麦干物质、氮素转运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石祖梁,顾克军,杨四军. 2012
[8]应用??15?N研究泪科各部位氮素分配利用及施肥效应. 赵广才,张保明,王崇义. 1998
[9]不同微灌溉施肥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邢素丽,杨文方,杨军芳,聂浩亮,杨慧敏,张静,任艺,王敬霞,张洁,黄少辉,贾良良,杨云马. 2023
[10]滴灌施肥对免耕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陈静,王迎春,李虎,王立刚,邱建军,肖碧林. 2014
[11]田间小麦叶面积空间分布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赵春江,吴华瑞,王纪华,黄文江. 2004
[12]小麦叶形空间分布的模拟模型及推理系统(英文). 赵春江,王纪华,吴华瑞,黄文江,郑文刚. 2002
[13]基于GIS和PCA的冬小麦需水量影响因子分析. 王景雷,孙景生,宋妮,陈智芳. 2009
[14]冀京津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胡玮,严昌荣,李迎春,周元花,刘勤. 2013
[15]播前灌水深度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安永芳,关军锋,及华,孙玉龙,李广敏. 2005
[16]县域冬小麦生物量动态变化遥感估测研究. 尹雯,李卫国,申双和,董莹莹,王志明,陈华. 2018
[17]唐山市冬小麦单产空间分布及预测研究. 王利民,刘士彬,刘佳,李伟,李丹丹,苗华. 2011
[18]大田冬小麦根系吸收活力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动态的研究. 王志芬,陈学留,余美炎,刘益同,王同燕,任凤山,徐兵. 1998
[19]无机与有机肥配施下紫色土铵态氮、硝态氮时空变异研究——夏玉米季. 朱波,朱钟麟. 2006
[20]添加生物炭对灌淤土土壤养分含量和氮素淋失的影响. 惠锦卓,张爱平,刘汝亮,王永生,陈哲,杨正礼.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西南山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比较与政策启示——以4个典型村落为例
作者:张会吉;陈静
关键词:西南山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政策启示;典型村落
-
生物炭固定化菌剂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小白菜品质的改善
作者:董成;冯发运;马丽雅;生弘杰;余向阳;陈静;葛静
关键词:毒死蜱;鞘氨醇单胞菌;生物炭;生物修复;小白菜
-
多维度解析干燥方式对荔浦芋品质特性的影响
作者:陈静;方晓纯;林波;吴妃妃;郑凤锦;陈赶林
关键词:荔浦芋;干燥方式;品质特性;流变特性;微观结构
-
江苏省夏玉米新品种苏科玉218选育研究
作者:郑飞;孔令杰;孟庆长;崔亚坤;刘瑞响;张美景;袁建华;陈静;陈子恒;赵文明;陈艳萍
关键词:玉米;育种;苏科玉218
-
稻-再生稻-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陈静;何吉祥;黄龙;吴本丽;陈夏君;吴仓仓;汪翔;武松
关键词:再生稻;小龙虾;稻田养虾;农业经济效益
-
不同土壤环境对粒用高粱农艺性状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立新;隋虹杰;葛占宇;潘映雪;琦明玉;李虎;路玉红;林江;成慧娟
关键词:高粱;氮磷钾养分;叶片;农艺性状;养分含量
-
应用15N自然丰度值揭示不同氮源对设施土壤氨挥发的贡献
作者:田峪萍;双睿辰;刘原庆;王立刚;孟凡乔
关键词:氨挥发;15N自然丰度;激发效应;设施番茄;分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