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还田下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亚慧

作者: 赵亚慧;王宁;查显宝;冯长云;于建光;焦加国;肖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翻耕;水肥管理;田面水;酚酸;产量

期刊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ISSN: 2095-6819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195-2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稻麦轮作系统中,还田麦秸腐解产生的毒害物质会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为有效减缓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筛选适宜的耕作和水肥管理措施,通过设置翻耕(FS+PT)、泡田换水(FS+WR,2 d泡田后换水施肥)、延长泡田时间(FS+IP,施肥后泡田7d)、延长泡田时间并推迟施肥(FS+IP+FP,泡田7 d后再施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同时设置不施秸秆和化肥(CK)、单施化肥(F)、单施秸秆(S)以及施秸秆和化肥(FS)处理,比较在施用秸秆和化肥的基础上,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泡田时间的两个处理(FS+IP和FS+IP+FP)能有效降低稻田田面水酚酸含量;秸秆还田配合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处理稻田田面水氮磷含量明显低于F处理;合理的施用秸秆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特别是FS+PT处理,其水稻有效穗数比秸秆还田FS处理提高19.9%,其次为FS+WR处理,比FS处理提高15.2%。研究表明,翻耕、泡田换水、延长泡田时间等水肥管理措施均能有效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而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及增加作物产量;考虑环境风险等综合效应,在麦秸还田时采用翻耕和延长泡田时间是较好的稻田田间管理措施。

分类号: S511`S153

  • 相关文献

[1]辽西半干旱区秸秆全量翻耕还田技术模式研究. 刘洋,滕云鹏,董智,蔡广兴,董俊,张晓鹏,杨志会,邓林军,侯志研. 2020

[2]翻耕和不同泡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周枫,罗佳琳,赵亚慧,张炎,王宁,焦加国,于建光. 2020

[3]水稻土厌氧氨氧化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响应. 孙梅,聂三安,龙泽东,李超,王华,肖小平,罗尊长,孙耿. 2022

[4]秸秆还田对热带土壤-水稻种植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张鹏,吴佩聪,单颖,邹刚华,丁哲利,钱永德,赵凤亮. 2021

[5]茭白叶还田对茭田径流排水水质的影响. 施德云,徐波,丁博杰,黄郑宸,马进川,俞巧钢. 2023

[6]不同水肥措施下华北露地菜地氮淋溶特征. 杨荣全,谢立勇,郑益旻,李明,魏娜,李迎春,巨晓棠,郭李萍. 2021

[7]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朱建义,郑仕军,赵浩宇,刘胜男,陈贵明,周小刚. 2018

[8]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周小刚,郑仕军,罗春花,唐裕智,张建军,高菡,朱建义. 2013

[9]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王允青,许征宇,鲁剑巍. 2012

[10]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利用率与氮流失风险的影响. 魏静,郭树芳,翟丽梅,刘宏斌,孙本华,华玲玲,王洪媛,杨波. 2018

[11]化肥减氮配施对洞庭湖区双季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袁沛,周旋,杨威,尹凌洁,靳拓,彭建伟,荣湘民,田昌. 2023

[12]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叶鑫,张鑫,隋世江. 2023

[13]不同腐熟剂对麦秸腐解率与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薛颖昊,孙国峰,眭鑫梅,陈旭蕾,孙仁华,徐志宇. 2024

[14]膜下滴灌不同水·肥·密度处理对加工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宇,马捷,刘燕,高婧,徐广祥,杨卓儒,高强,王永. 2021

[15]水肥管理措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黄东风,李卫华,王利民,林新坚,范平,邱孝煊. 2013

[16]鄱阳湖流域双季稻最佳水肥管理方式研究. 张亦涛,张继宗,徐昌旭,彭春瑞,刘光荣,刘宏斌,刘卫东. 2011

[17]花生单粒精播对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李庆凯,刘苹,张佳蕾,郭峰,王建国,耿耘,杨莎,孟静静,唐朝辉,李新国,李林,万书波. 2020

[18]三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 刘苹,赵海军,李庆凯,林海涛,沈玉文,万书波. 2018

[19]浅析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国芹. 2017

[20]水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调控与钾肥替代试验. 郑霞,孙玉海,王关林,刘东,苏章锋,潘久四,孙世清,丁亨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