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播期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松林
作者: 罗仕林;刘平;姚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播种期;产量构成;相关分析;大麦
期刊名称: 作物研究
ISSN: 1001-5280
年卷期: 1993 年 03 期
页码: 21-25
摘要: 对两年两品种五播期的试验资料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不同生态型品种间一般比年份间差异要大:①半冬性的“西引2号”产量三要素两年均以有效穗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千粒重次之;而春性的“沪麦4号”则以实粒数作用为主,有效穗次之。②不同品种随播期变化趋势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适宜播期也不同。在本试验播期范围内,半冬性的西引2号播种以10月29日为宜;而春性的沪麦4号则以11月12日最佳。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新疆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方伏荣,董庆国,张建平,胡艳红,柴玉梅,张金汕,金平. 2013
[2]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卢合全,李振怀,董合忠,李维江,唐薇,张冬梅. 2012
[3]不同播期、密度及施肥量对大麦新品种‘海花1号'产量的影响. 杜志钊,张志奇,陆瑞菊,何为志,黄剑华. 2013
[4]水稻长期不同栽培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岳亚鹏,董鲜,周毅,薛林,洪立洲,徐阳春,沈其荣,郭世伟. 2008
[5]2007—2014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分析. 张英虎,陈和,陈健,陶红,乔海龙,臧慧,栾海业,沈会权. 2015
[6]黑龙江省甜菜播种期环境因子对甜菜出苗时间的影响. 赵宏亮,夏天舒,谭贺,赵宏丽,许显滨,杨骥,王萍. 2013
[7]杂交水稻健优388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陈卫华,黄宗洪,甘雨,向关伦,杨占烈,潘建慧,郭慧. 2014
[8]林芝农牧一体化下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张振钧,关法春,张永锋,李晓辉,张立春,宗宪春,翟相英. 2020
[9]2006年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产量构成分析. 全东兴,陈温福,侯立刚,全成哲. 2008
[10]福建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杨惠杰,房贤涛,何花榕,谢祖钦. 2012
[11]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分析. 聂守军,史冬梅,高世伟,刘晴,刘宝海. 2012
[12]长江流域冬油菜品种产量构成及育种策略分析. 黄郢,赵培森,谢伶俐,徐劲松,程勇,张学昆,许本波. 2024
[13]福建省近年育成的中籼杂交稻品种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王洪飞,郑长林,董练飞,黄庭旭. 2013
[14]黑河地区气象因子对大豆品种黑河43产量构成的影响. 李阳,魏然,韩德志,袁园,姜宇,于晓光,崔杰印,位昕禹. 2022
[15]锦橙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郭爱民,毛启才,曹照春. 1992
[16]2个再生稻品种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构成分析. 廖海林,郑景生,李小萍,解振兴,黄信恩,李义珍,黄育民,王侯聪. 2016
[17]甘蓝型油菜生育类型与产量构成的分析. 赵坚义,陈曼玲,张冬青. 1991
[18]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 2009
[19]大麦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田和彬,汪军妹,华为,杨建明. 2011
[20]啤用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及部分酿造品质的影响. 包海柱,张凤英,刘志萍,李艳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1985-2019年中国苔藓产业专利布局与趋势分析
作者:吴志;徐扬;王代容;韩庆斌;刘平;刘晓荣
关键词:苔藓;专利分析;产业技术;现状;建议
-
4个异源四倍体棉种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解析
作者:刘平;许艳超;王恒;蔡小彦;周忠丽;侯宇清;王玉红;刘记;陈全家;刘方;袁有禄;郑杰
关键词:四倍体棉种;遗传多样性;表型;聚类分析
-
3对家蚕品种在凤冈的饲养表现
作者:胡仕叶;余文中;何静;韩陈敏;刘平;杜应成;韩世玉;罗朝斌
关键词:家蚕品种;饲养成绩;春季;凤冈
-
粤港澳大湾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作者:吴志;周灿芳;梁俊芬;刘平;韩庆斌;徐扬;王代容;谭文彪;刘晓荣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花卉产业经营主体;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花文化
-
土壤有效磷和磷形态对磷肥施用次数的响应
作者:沈玉荣;李然;徐明岗;周怀平;刘平;孙楠
关键词:磷的固定;多次施用;动力学方程;Olsen-P水平;磷形态
-
我国远洋捕捞船舶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房熊;刘平;林礼群;徐志强
关键词:远洋捕捞;船舶;可持续性发展;风险控制;深远海
-
基于EF-1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的棉花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分析
作者:王海莹;陈小海;钟烨仪;龚举武;刘平;Chin Yaoxian;王沛政;袁有禄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菌;单倍型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延伸因子1α;β微管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