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瓜甜瓜种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君璞

作者: 刘君璞;马跃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中国西瓜甜瓜

ISSN: 1004-6666

年卷期: 2000 年 03 期

页码:

摘要: 1我国西瓜甜瓜的生产与科研现状 世界西瓜产量和面积在水果生产中居第5位,甜瓜产量和面积居第9位。我国西瓜年播种面积约1067万 hm2,年总产量在 3 500万 t以上,人均占有量30 kg;甜瓜年播种面积约15.3万 hm2,年总产量在 300万 t以上,人均占有量约2.5 kg以上。我国西、甜瓜生产年总产值约在150亿元以上,在种植业中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西、甜瓜生产的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约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产量的 45%以上。 目前全国西瓜生产面积在6.7万hm2以上的有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黑龙江、江苏、江西和湖北8个主产省区,总面积约占全国的70%以上,总产量约占全国的80%。以山东省规模最大,面积在 20万hm2以上,约占全国西瓜总面积的 17%,年产量在 700万 t以上,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2%。河南省居全国第2位,西瓜年播种面积在13.3万hm2以上,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年产量在55万t以上,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 我国的甜瓜生产根据品种类型主要分为3类,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薄皮甜瓜,约为栽培总面积的60%左右,一般多为露地栽培,主要就近供应乡村城镇。其次是新疆哈密瓜,甘肃黄河蜜、白兰瓜和内蒙古河套蜜瓜等我国西北地区的厚皮甜瓜。由于其生态习性适合在西北生态区露地生产,目前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的生产规模约有 2~2.7万 hm2。第 3类是80年代以来通过引进和国内科研单位选育的保护地栽培厚皮甜瓜品种,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小棚栽培为主。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生产规模约在2万hm2以上,山东省的甜瓜面积占全国的 13%,产量占全国的 18%,保护地栽培面积在全国最大。河北省甜瓜面积占全国的9%,产量占12%,保护地栽培面积仅次于山东。第3位是上海郊区(以南汇县为主),保护地栽培厚皮甜瓜面积达0.5万hlnZ以上。 在品种培育方面,自7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育种单位共选育出西瓜优良新品种用余个,甜瓜优良新品种30余个,新品种及其种子的推广普及对促进我国西、甜瓜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西瓜杂优利用育种研究方面,我国科技人员70年代末育成了第1批西瓜杂交品种,80年代中后期在生产上普及。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郑杂5号、郑杂7号。郑杂9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培育的丰收2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培育的京欣1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苏杂1号、苏杂2号,新疆自治区的红优2号、新优2号等都成为各地的主栽品种。我国的西瓜抗病育种工作起步于80年代中期,并确定以抗枯萎病育种为主攻方向。经过多年工作,9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等单位育成了郑抗系列、京抗系列、苏抗系列和西农8号等抗枯萎病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我国的无籽西瓜生产 70年代初具规模,80年代末面积已达0.7万 hlnZ,形成了湖南邵阳、长沙,广西藤县,河南中牟等西瓜出口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湖南省瓜类研究所。广西自治区园艺研究所等单位选育出黑蜜无籽2号、蜜枚无籽1号、雪峰无籽2号、广西2号。广西5号等无籽西瓜品种,在全国各地已成为无籽西瓜生产的主栽品种。近年由于种植无籽西瓜效益较好,全国无籽西瓜面积已发展到4.7万hlnZ以上。 在甜瓜育种研究中,新疆葡萄瓜果研究开发中心、新疆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园艺系等单位培育出了皇后、芙蓉等哈密瓜新品种;黑龙江省园艺研究所、广州市果树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等育成了龙甜1号、广州蜜瓜、甘黄金等薄皮甜瓜新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新疆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育成了郑科1号、金雪莲等优良厚皮甜瓜新品种。这些国内选育的优良新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普及,对提高我国甜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人,起到了重要作用。2我国西瓜甜瓜种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目前有国有、集体、个体种子公司约数千家,其中经营西、甜瓜种子的有数百家,此外。有数十家各级科研单位在承担育种科研任务的同时,也从事种子繁育和经销,目前在生产上有影响有实力的育种经营单位30余个。其中在西、甜瓜种业领域影响较大的有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新疆葡萄瓜果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湖南省瓜类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西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种苗中心、安徽省天禾西甜瓜种子公司、河南省开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临颖县种子公司、新疆建设兵团222团种子公司、新疆西域种子集团、新疆华西种业公司、甘肃省河西瓜菜研究所等单位。 我国每年生产所需西瓜种子约155 t,甜瓜种子约230 t。近年来西、甜瓜的制种区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其中新疆的北疆、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与内蒙古的河套地区及山西的中南部等制种基地的产种量约占全国的70%以上。目前西瓜生产用种的95%以上是由国内科研院所与种子公司繁育、生产和经营的,在生产上大多表现良好,受到农民的欢迎。薄皮甜瓜生产品种种子基本也是国内繁育,但目前厚皮甜瓜生产用种1/4以上,为海外进口种子。尽管进口种子的生产表现多数较优,但由于进口种子每年需耗费国家大量外汇,且售价相当高,部分种子是在大陆制种采用海外的品牌及包装,这不仅影响了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普及,也严重制约了农民生产效益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人知叮0后,会阻碍我国厚皮甜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西、甜瓜种子的规模商品生产始于8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生产者对杂交品种种子迅速增长的需求,一些多年从事育种研究的科研单位开始进行商品种子的繁制和经营,同时一些市、县种子公司也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进人西、甜瓜种子的繁制与经营领域,还有一些在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则成立多种民办实体进行种子繁育经营,在这些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加速了优良杂交品种的推广,满足了生产的需要,也促进了西、甜瓜种业市场的繁荣。但是由于许多单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市场缺少整体协调,一些单位急剧扩大种子繁制规模,在叨年代初期形成了西、甜瓜种业经营的低谷,种子市场供过于求,大量种子积压。面对西、甜瓜种业整体效益下降,影响西、甜瓜种业与生产的良性发展,为促进我国西、甜瓜种业持续良性发展,由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协会牵头,组织西、甜瓜种业大户成立了种子产销协调组,在每年秋季组织数10家产销大户交流当年全国种子产销情况,协调种子销售方针,通过各成员单位协调协议,进行行业自律,规范经营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共同维护西、甜瓜种业的整体利益。由于种子协调组单位的种子繁制量达到市场量的80%以上,通过协调组全体成员单位的协调,多年来较好地解决了过去由于盲目扩大制种所造成的市场供过于求、种业整体效益下降的问题,受到西、甜瓜种子繁育、经营单位和生产者的欢迎,促进了西、甜瓜种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我国西瓜甜瓜种业存在的问题3.1生产上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特色新品种较少,品种结构需调整完善 我国的西、甜瓜生产规模虽居世界第1位,但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高抗西、甜瓜品种在生产中所占比例较小,因此不但难以适应加人WTD后市场的需要与变化,也直接影响了西、甜瓜种业与生产的经济效益。如目前在西瓜生产主栽品种中西农8号、郑抗系列等优质高抗新品种所占比例尚不到一半,而新红宝、金钟冠龙等早期杂交一代品种仍在部分产区大量栽培,无籽西瓜、黄皮西瓜、小果型西瓜等特色品种产量很少。在效益较高的厚皮甜瓜生产中,伊丽莎白品种仍占70%以上,品种结构单一,商品瓜品质下降,均影响了甜瓜生产水平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3.2育种科研工作基础薄弱 拥有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良换代新品种储备是保证西、甜瓜种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则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种质资源研究,对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投人了大量人力、物力。我国的西、甜瓜种质资源与育种工作因经费所限,资源研究主要依靠数量有限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只能用于资源的收集、保存,有关基因的分离鉴定、遗传和生物技术应用等研究开展很少,导致我国的基础研究水平与国际相比差距很大;另外从事育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力量也显薄弱。这些直接影响了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特色新品种的培育速度和质量,造成目前生产上以中熟、丰产新品种居多,优质早熟、适合保护地栽培的新品种较少,在抗性、优质、特色等方面缺少新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影响了我国西、甜瓜种业在加人WTO后与发达国家种子公司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3.3西瓜甜瓜种子的繁育、经营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由于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0年代中期以来西、甜瓜种业发展迅速,国家有关种子管理法规、标准等现代市场经济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在市场运作中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管理法规与执行标准,对西、甜瓜种业的规范和良性发展有所影响。随着2000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1部“种子法”,并于200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相信会为我国种业的发展建立新的规范和良好基础。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瓜菜作物新品种育成后经过政府管理部门审核登记,既可由种子专业公司承担专业化生产、经营,同时要求推广的生产用种必须具有很高的质量。为了维护种子公司或育种单位的信誉和利益,他们普遍采用严格的技术规程繁育生产种子,保证商品种子质量均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同时也十分重视商品种子的品牌、包装和售后服务,因此不仅有利于西、甜瓜商品瓜质量的提高,受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也保证了自身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的“种子法”实施后,根据国家的有关具体细则,瓜菜种子繁育与推广将有可能与国外通行的登记管理方式接轨,更有利于我国西瓜甜瓜种业的发展。 根据我国即将实行的“种子法”规定,政府部门今后将只对主要作物品种进行品种审定,同时该法对生产、经营、使用商品种子的权利和义务都进行了严格规定。一方面通过有关管理法规的完善和政府部门执法力度的加强,减少了许多不具备条件的单位与个人从事种子生产与经营。另一方面也明确了瓜农作为种子使用者出现问题后的解决程序与方法,避免在生产中因缺乏明确技术规范或意外环境因素影响优良品种特性正常表现所造成的种子质量纠纷。新的“种子法”实施后将会避免目前每年发生许多关于品种真实性及种子质量方面的纠纷,而在新品种的审定登录方面适应国际惯例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改革,也将促进我国种业市场的规范与发展。3.4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急需加强 优良品种是育种人投人大量人力、物力所形成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成果,能为育种人和社会带来巨额财富。在这些新品种的种子商品化进人市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被侵权者在品种名称与品牌等方面进行侵权以获取暴利的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了育种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科研育种工作的良性循环,破坏了种业市场的经营秩序,对种业的持续发展具有较大危害。 西、甜瓜优良品种是育种者通过多年试验,根据特定要求和经验选配的杂交组合,经过品比试验、区试等一系列程序通过品种审定,从而使新品种具有了市场应用价值。当优良品种在J市场上推广开始获益时,往往会受到侵权者利用种种非法手段进行侵权。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是我国开展西、甜瓜育种研究较早的单位,在生产中推广面积较大的优良品种有郑杂5号、黑蜜2号和郑抗系列等,由于历史的原因,郑杂5号、黑蜜2号等生产主栽品种形成了目前全国许多家种子单位都在制种经营的局面,不仅侵犯了育种单位作为品种所有权人的知识产权,也不利于生产用种的统一标准和质量完善。其他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培育的丰收贝号西瓜品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培育的京欣1号西瓜品种等也都存在被侵权经营的现象。此外,还有单位或个人采取盗取品种亲本材料,繁育后以原品种名称进行侵权经营,或在制种地区高价套购优良品种种子后用侵权者的包装侵权经营。类似上述各种对优良品种种子的侵权,由于目前有关管理部门对品种亲本和杂交种子侵权暂时缺少直接有效的鉴定手段,在执法处理中难以及时解决,导致一些侵权者大量销售没有质量保证的假冒伪劣种子,不仅侵害了育种单位的利益,更造成了众多伪劣种子坑农害农的事件。4对我国西瓜甜瓜种业发展的建议4.豆根据市场需要选育新品种,是依靠科技发展西、甜瓜种业的基础 根据国内外西、甜瓜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适应我国加人WID后的种业竞争形势,西、甜瓜育种必须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加强优质、高抗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使我国的种业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以优质抗性育种为重点,在3-5年内选育出若干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优良新品种。西、甜瓜作为鲜食水果,消费者最关注的是品质,而生产者最关心的则是对生产影响最大的病虫害问题。从今后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标准要求看,西、甜瓜等生食瓜果都应符合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标准。优质抗病育种应以品质育种和抗病育种为基础,在保证优质条件下以复合抗性为目标,做到能兼抗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等主要病害,为适合国内保护地栽培的发展趋势,重点应放在生产经济效益较高的保护地专用品种选育上。 其次,为使西、甜瓜育种在目标和效率上得到根本性突破,提高我国西、甜瓜种业的竞争能力,有条件的科研单位与大型种业企业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利用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进行育种研究。通过应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将其他作物上已经成功应用的抗病、抗虫、抗旱等DNA导人西、甜瓜新品系的细胞内,以尽快得到新的优质高抗转基因品系,同时还可通过理想亲本株系进行优良种性的遗传性状鉴定及基因定位研究,建立西、甜瓜的遗传基因图谱,提高我国西瓜甜瓜的育种水平。4.2加强法制,进一步健全我国的品种种子管理与审定登录及种子标准等法规体系 提高我国的西、甜瓜生产种子质量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的西、甜瓜生产已基本实现了杂种化,年产杂交一代品种种子在170万kg以上。由于我国的西、甜瓜种业起步晚,发展快,在种子的生产与经营管理规范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繁制西、甜瓜种子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次年的西、甜瓜生产效益,近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因种子质量问题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和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对此在ZdX)年12月1日实施的“种子法”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有关具体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同时农业种子管理机构作为目前农作物种子执法的主体,加强对种子行业的全面监管,在质量、侵权等技术判定依据方面尽快完成有关种子纯度、亲本等鉴定技术研究,争取使种子质量合格、侵权与否的判定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从而使我国的杂交品种种子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以利于生产中常见的种子质量纠纷问题的解决。 我国目前的西瓜杂交品种标准中尚未包括目前生产上播种面积已超过6.7万hlnZ的无籽西瓜品种种子的相关内容,而无籽西瓜的种子售价与效益均比较高,一旦出现有关种子质量方面的纠纷后标的金额较大,对生产的影响也较大。厚皮甜瓜的设施栽培在我国东部地区发展很快,在山东、河北、江苏、上海等省市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农业支柱产业,但目前除新疆自治区在80年代制订了一个哈密瓜标准外,生产中尚没有厚皮甜瓜种子标准。厚皮甜瓜种子售价较高,一般每一数千元,由于缺少国家法定的质量标准,生产中出现有关种子质量方面的纠纷后,进行公正科学的处理相当困难,对进一步发展这一符合我国国情、在国际市场上较有竞争力的设施栽培产业多有不利影响。4.3在种业发展中依托政府主管部门,加强行业协会对生产经营者的引导服务 西、甜瓜种子生产是典型的商品生产,因此在市场运作中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强化政府法规的管理,不但要保证商品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更需根据生产发展的规模与需求实现以销定产,避免同业的不正当竞争,保证行业的整体利益。在目前政府精兵简政、重点在利用相关法规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在我国西、甜瓜种业的发展中,还应积极发挥专业协会的作用,协助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进行管理、沟通与协调工作,使之不但能够对全国各育种单位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新品种选育、推广方面的导向及协调;更应加强组织,引导种子繁育经营企业的决策者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以销定产,避免因盲目扩大种子生产规模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国外专业与行业协会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完成生产与协调、沟通市场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我国西瓜甜瓜种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刘君璞$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协会450009 @马跃$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协会450009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