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不同花色种类云南白茶的化学成分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哲

作者: 王哲;赵燕妮;陈丹;彭佳堃;高健健;林智;陈雪峰;田军;万云龙;戴伟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云南白茶;花色种类;化学成分;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2 年 022 期

页码: 221-231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云白毫、白牡丹(包括月光白一级和月光白二级)、云寿为云南白茶的代表性样品,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花色种类云南白茶的化学成分差异进行研究。共鉴定出120个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酚酸类、有机酸类、香气糖苷类、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黄酮糖苷类、脂质类等。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分别表明不同花色种类云南白茶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共得到76个化合物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生物碱类、酚酸类、茶氨酸等化合物随云南白茶原料嫩度的降低,含量下降;部分氨基酸和杨梅素苷在白牡丹中含量相对较高;芹菜素苷、山柰酚苷、槲皮素苷、脂质类化合物在云寿中含量相对较高。本研究可为云南白茶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的研究以及等级判别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TS272.7%O657.63

  • 相关文献

[1]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2024

[2]基于代谢组学的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高健健,陈丹,彭佳堃,吴文亮,蔡良绥,蔡亚威,田军,万云龙,孙威江,黄艳,王哲,林智,戴伟东. 2022

[3]不同花色种类白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陈兴华,蔡良绥,林智. 2016

[4]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黑木耳菌丝代谢组分析. 庞杰,于传宗,宋晓青,李亚娇,王海燕,孙国琴. 2023

[5]基于LC-MS代谢组学的红杆与绿杆型多花黄精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姜武,翁国杭,陈家栋,叶传盛,姜鑫凯,陶正明. 2021

[6]基于UPLC-Q-Exactive/MS的不同烘焙处理岩茶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钟秋生,彭佳堃,戴伟东,林智,吕海鹏,陈泉宾,李鑫磊,陈常颂. 2023

[7]基于UHPLC-Q-TOF/MS的不同产地普洱生茶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杨晨,戴伟东,吕美玲,李朋亮,刘栩,田军,万云龙,李继,林智. 2017

[8]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贝类和浮游植物中脂溶性毒素及软骨藻酸研究. 查道军,李嫒芳,丁任业,谢艺萱,郑关超,谭志军,李玉,江涛. 2022

[9]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氢溴酸槟榔碱的含量. 李冰,周绪正,杨亚军,李剑勇,牛建荣,魏小娟,李金善,张继瑜. 2012

[10]酚类物质与牡丹试管苗褐变关系的初步分析. 符真珠,杜君,何松林,王利民,孟月娥. 2016

[11]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沉积物系统中四氟醚唑的残留量. 段亚玲,侯松嵋,王捷,蔡磊明,包娜,杨鸿波,谭红. 2014

[12]陕西省5个主栽桑树品种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及活性比较. 郝静怡,张东阳,万毅,赵卫国,姚晓慧,李龙. 2019

[13]黄酮醇糖苷与茶树品种适制性关系. 戴伟东,解东超,吕美玲,谭俊峰,李朋亮,吕海鹏,林智. 2017

[14]在线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检测桑枝中抗氧化活性成分. 张作法,时连根. 2012

[15]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氢溴酸槟榔碱片剂的含量. 李冰,张继瑜,周绪正,李金善,李剑勇,杨亚军,牛建荣,魏小娟. 2010

[16]分离制备红曲单一色素标准品. 张皓雪,吴俐勤,徐杰,莫卫民. 2013

[17]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米中的呋喃丹残留. 沈菁,程运斌,刘军,胡西洲,张春洁. 2008

[18]南极磷虾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王怡菊,房文红,马丽艳,李学英,黄洪亮,王春芳,黄艳青,白义化,邢晓明. 2024

[19]基于UPLC/Q-TOF 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远志不同品种间的化学差异性. 白璐,许晓双,张福生,彭冰,曾祖平. 2015

[20]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1-脱氧野尻霉素的血液代谢组学分析. 兰凤杰,侯满,王兴晓,施新琴,徐世清,董慧玲,张升祥,崔为正.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