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玉米线形圆斑病生物学特性和品种抗性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小飞

作者: 崔丽娜;李晓;邹成佳;杨晓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玉米生平脐蠕孢;生物学特性;品种抗病性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3 年 21 卷 01 期

页码: 128-1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西南地区普遍发生的玉米线形圆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和50个推广品种对线形圆斑病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值4~11都能生长,以pH值为5~7最适;分生孢子在5℃~35℃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光照对菌丝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玉米品种间对玉米线形圆斑病表现的抗性差异明显,50个品种中表现抗病品种有7个,占14%;中抗品种24个,占48%;感病品种19个,占38%,无免疫品种。

分类号: S435.131

  • 相关文献

[1]葡萄褐斑病品种抗性鉴定及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梁春浩,刘丽,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 2014

[2]豫鲁皖三省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 乔奇,吴立人. 2000

[3]豫鲁皖三处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 乔奇. 2000

[4]四川省常规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初报. 姚革,刘正德,牛永春. 2005

[5]玉米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分析及品种间作的控病效果. 甘林,苏光秋,代玉立,韦忠耿,张回灿,郑利剑,滕振勇,杨秀娟. 2020

[6]亚麻品种抗枯萎病性鉴定. 刘信义,陈书龙,孙茜,何德田,吴亚男. 1993

[7]玉米茎腐病原及栽培与发病关系. 罗畔池,张成和,刘爱国,王月恋,张小青,孔令晓,霍志清,刘庆义. 1993

[8]我国西部小麦主要病虫害无公害治理对策探讨. 谢水仙,陈扬林,秦庆明. 2000

[9]意大利硬粒小麦和面包小麦推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 F.Casulli,M.Pasquini,段霞瑜. 2001

[10]棉花抗病品种叶片特异蛋白对黄萎病菌毒素钝化作用初步研究. 简桂良,卢美光,肖崇刚. 2004

[11]2009~2010年度陕、甘、川三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监测. 高洁,段霞瑜,周益林. 2010

[12]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鉴定技术的契合度分析. 马军韬,张国民,王永力,邓凌韦,王南博,高洪儒,任洋,宫秀杰. 2023

[13]以菌土覆盖法鉴定玉米品种对茎腐病抗性的研究. 王丽娟,董怀玉,董智,张明会,刘可杰,杨蕾. 2023

[14]长绒棉枯萎病分布及品种(品系)抗性评价. 缪卫国 ,张升,努尔孜亚. 2004

[15]安徽省小麦生产变化和特点及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孔令聪,汪建来,姜涛,张耀兰. 2013

[16]小麦梭条花叶病(WSSM)致病力与品种抗性互作的研究. 侯庆树,周益军,程兆榜,韩红. 1993

[17]番茄品种抗病性鉴定研究进展. 赵杨,苗则彦,李颖,白元俊. 2012

[18]贵州玉米灰斑病病原鉴定与抗病品种筛选. 安星宇,黄露,吴石平,何海永,赵玳琳,李淳. 2022

[19]早熟辣椒新品种-豫椒4号. 王立华. 1997

[20]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王先娥,赵书平,郑联寿.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