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牧生产体系磷流动空间变异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建杰

作者: 张建杰;郭彩霞;张一弓;张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牧生产体系;磷流动;磷利用效率;NUFER模型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6 年 24 卷 05 期

页码: 553-5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揭示山西省农牧生产体系磷流动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为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建议,本研究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与Arc GIS相结合,以2011年山西省11个地市农牧生产体系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农牧生产体系中的磷流动、损失及账户平衡,并对各个生产体系的磷利用效率(PUE)、有机废弃物中磷的循环利用效率、磷的损失途径等重要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描述了2011年山西省各地市农牧生产体系与区域尺度的磷流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地市农牧体系磷的投入和损失差异较大,农田生产体系投入范围在22.5~83.0 kg·hm~(-2),而整个农牧生产体系损失区间在2.7~8.8 kg·hm~(-2);磷的投入和损失均总体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地市农田磷素均有盈余但程度不均,为9.4~48.4 kg·hm~(-2)。农田生产系统的磷素利用效率(PUEc)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牧生产体系的磷利用效率(PUEc+a)较低,全省平均水平仅为30.3%,主要是由于农牧分离较为严重;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效率较低(60%)。省域东南部存在潜在环境风险,晋城、晋中等地市有大量的粪尿磷未得到回收利用,可作为周边农业主产区的农田养分资源。因此通过提高农牧生产体系的养分管理水平和区域间养分资源协同管理,能够大幅提高磷的利用效率,同时有效降低环境风险,实现山西农业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S181

  • 相关文献

[1]磷元素物质流分析研究进展. 陈敏鹏,郭宝玲,刘昱,夏旭,陈吉宁. 2015

[2]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氮素流动与环境效应——以山西省为例. 张建杰,郭彩霞,李莲芬,张强. 2018

[3]基于Nufer模型的京津冀农牧系统氮素平衡状况及化学氮肥减施潜力分析. 黄少辉,杨云马,侯亮,刘迎夏,宋大利,杨军芳,何萍,贾良良. 2021

[4]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田-畜牧系统氮素流动与平衡时空变化特征. 马思琪,李浩,刘晓彤,武淑霞,雷秋良,樊秉乾,邹朋,刘宏斌. 2024

[5]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农牧系统养分流动特征分析. 王一莹,张畅,袁静超,刘剑钊,王乃卉,梁尧,范围,任军,蔡红光. 2024

[6]玉米耐低磷基因型的筛选. 史向远,王秀红,韩彦青,胡婉平,白建荣,刘惠民. 2012

[7]不同磷水平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丁玉川,陈明昌,程滨,李丽君. 2006

[8]生菜、菠菜和番茄幼苗利用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差异研究. 伊晓云,陈志长,梁林洲,赵学强,沈仁芳. 2009

[9]行距对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尔晨,林涛,张昊,田立文,崔建平,郭仁松,邓方宁,汤秋香. 2020

[10]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棉花生理和形态的响应差异. 孟超敏,孟超敏. 2019

[11]碳对微生物–根系介导的蔬菜作物磷吸收的影响. 李洪亮,诸海焘,徐四新,蔡树美,付子轼,张德闪. 2021

[12]施磷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及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徐薯32为例. 刘明,郑冬梅,靳容,赵鹏,张强强,朱晓亚,王静,唐忠厚. 2023

[13]4种柑橘砧木的磷营养利用效率分析. 吴娟娟,苑平,李先信,李卫东,孔佑涵. 2020

[14]青海甘蓝型春油菜不同品种之间磷效率的差异. 许显虹,胥婷婷,张洋,王明文,张荣. 2021

[15]磷素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生长的影响. 赵丽萍,刘家勇,昝逢刚,赵培方,赵俊. 2015

[16]液培条件下磷水平对两种磷效率小麦根际特征的影响. 刘晓斌,展晓莹,张丽,刘璇,张淑香. 2013

[17]花生磷利用效率及土壤盈余磷分布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 孟翠萍,张佳蕾,吴曼,杨丽玉,梁海燕,沈浦,张正,吴琪. 2023

[18]不同大豆品种磷吸收利用特性比较研究. 丁玉川,陈明昌,程滨,李丽君,李典友. 2005

[19]橡胶实生苗对磷利用率研究. 贺军军,林钊沐,罗微,林清火,蚁秀清. 2007

[20]不同产量及磷利用效率花生品种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 于天一,王春晓,孙学武,吴正锋,郑永美,孙秀山,沈浦,王才斌.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