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芫菁成虫触角中气味结合蛋白和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盼静

作者: 刘盼静;魏洪义;郭坤;马广源;张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芫菁;触角转录组;嗅觉识别;气味结合蛋白;化学感受蛋白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22 年 008 期

页码: 927-9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建立绿芫菁Lytta caraganae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库,并挖掘和鉴定其成虫触角中嗅觉识别相关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 OBPs)和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基因。【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绿芫菁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分析,比对NR, NT, KO, Pfam, Swiss-Prot, GO和KOG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根据注释信息筛选绿芫菁OBP和CSP基因;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7.0软件分别分析OBP和CSP基因结构特点及进化关系;通过qRT-PCR技术测定绿芫菁雌雄成虫触角中OBP和CSP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从绿芫菁成虫触角转录组中共获得51 028条transcripts和41 998条unigenes;基因注释结果表明,在NR数据库中匹配度最高(87.3%)的物种是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筛选到22个OBP基因和7个CSP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有13个LcarOBPs包含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属于classic OBPs;系统进化树表明,绿芫菁的OBPs和LcarCSPs分别与眼斑沟芫菁Hycleus cichorii和大斑沟芫菁H.phaleratus的OBPs和CSPs序列氨基酸一致性最高,表明进化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2个LcarOBPs基因和2个LcarCSP基因在绿芫菁雄成虫触角中高表达,10个LcarOBP基因和2个LcarCSP基因在雌成虫触角中高表达。【结论】本研究首次鉴定了绿芫菁成虫触角中的OBP和CSP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绿芫菁嗅觉识别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分类号: S433.5

  • 相关文献

[1]草地贪夜蛾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 刘莹,肖花美,梅洋,杨义,叶昕海,谌爱东,李飞. 2019

[2]昆虫嗅觉相关可溶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张玉,杨斌,王桂荣. 2019

[3]寄生蜂嗅觉蛋白研究进展. 何艳艳,王克,张友军,吴青君,王少丽. 2019

[4]昆虫嗅觉相关蛋白及嗅觉识别机理研究概述. 胡颖颖,徐书法,Abebe J.Wubie,李薇,国占宝,周婷. 2013

[5]昆虫外周嗅觉系统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刘杨,王桂荣. 2016

[6]昆虫嗅觉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王晓双,唐良德,吴建辉. 2017

[7]昆虫外周嗅觉系统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刘杨,王桂荣. 2016

[8]大蜡螟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分析. 杨爽,赵慧婷,徐凯,郭丽娜,杜亚丽,李新宇,苏文婷,冯宇佳,龙登隆,姜玉锁. 2019

[9]梨网蝽触角嗅觉相关基因分析. 王宏民,董田,郑海霞,白鹏华,刘宝生,张仙红. 2021

[10]绿眼赛茧蜂转录组分析及嗅觉相关蛋白基因的鉴定. 王予彤,徐林波,段立清,于良斌,崔进,曹媛媛,赵一安. 2021

[11]绿豆象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的分析. 郑海霞,张耀文,张仙红,杨美红. 2018

[12]小地老虎化学感受蛋白AipsCSP8的表达及配体结合特性分析. 苏旭,张永军,耿亭,李静,谷少华. 2019

[13]中红侧沟茧蜂化学感受蛋白MmedCSP1的结合特征. 张永军,苏宏华,高希武,郭予元. 2009

[14]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研究进展. 李克斌,席景会,尹姣,曹雅忠. 2011

[15]编码棉铃虫化学感受蛋白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吴孔明,郭予元. 2005

[16]棉蚜化学感受蛋白AgosCSP2的基因克隆、时空表达动态及气味结合特征分析. 李娜,张帅,雒珺瑜,吕丽敏,崔金杰,李国清. 2014

[17]小地老虎化学感受蛋白AipsCSP2配体结合特性分析. 饶福强,苏旭,李仔博,耿亭,张永军,宋萍,谷少华. 2021

[18]大草蛉化学感受蛋白基因CpalCSP3组织表达谱及气味结合特性分析. 王思豹,张帅,雒珺瑜,李兆群,吕丽敏,王春义,崔金杰,董双林. 2015

[19]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感受蛋白CcilCSP1的结构及其结合寄主挥发物的预测分析. 付宁宁,刘佳,渠成,王然,许奕华,罗晨,李峰奇. 2017

[20]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基因AlucCSP1的克隆、表达谱分析及结合特征. 滑金锋,张帅,崔金杰,王道杰,王春义,雒珺瑜,吕丽敏.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