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百万年以来的海侵记录:BH08孔有孔虫和介形类证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小艳

作者: 李小艳;赵泉鸿;姚政权;王强;翦知盡;石学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海相层序;有孔虫;介形类;渤海;第四纪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15 年 06 期

页码: 93-1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渤海南部BH08孔27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孔虫和介形类定量分析,依据化石群落特征及其指示的沉积环境,在孔深180m以上地层中识别出16个海相层,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第1海相层(M1)至第16海相层(M16)。应用Yao等(2014)所建立的BH08孔冰期/间冰期地层层序和年龄框架,初步树立起1 Ma以来能与全球深海氧同位素分期(MIS)相对应的海相层序,其中M1和M2为末次冰期后沉积,M3发生在MIS 3期,M4、M5和M6分别对应于MIS 5.1、MIS 5.3和MIS 5.5,M7至M16分别与MIS 7至MIS 25相对应。依据化石群落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16个海相层的海相性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远岸内陆架(M9)、受径流少许影响的内陆架中部浅海或滨岸浅海(M1和M2)、受径流明显影响的近河口滨岸浅海或前三角洲(M6、M7、M8、M10和M13上部)、河流强烈作用下的三角洲前缘、河口边滩或有河流注入的半封闭半咸水泻湖(M3、M4、M5、M11、M12和M14—M16)和潮上带低盐度浅湖、沼泽(M3顶部、M4中一些薄层和M16底部)。

分类号: P736.22

  • 相关文献

[1]渤海海域中西部新构造运动特征. 陈江欣,侯方辉,李日辉,温珍河. 2018

[2]南黄海底栖有孔虫组合对1855年黄河改道的响应. 范尧,范德江,郑世雯,龙海燕,张喜林,田元. 2019

[3]海洋低氧环境底栖有孔虫研究进展. 徐昭萌,刘素美. 2022

[4]日本海第四纪沉积记录及其海陆联系的研究进展. 沈兴艳,万世明. 2015

[5]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南海浮游介形类斜突浮萤(Proceroecia procera)单倍型与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徐磊,季莹莹,黎红,杜飞雁. 2019

[6]湖南省第四纪红土和红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 1998

[7]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介形类的分布与季节变化. 陈华,徐兆礼. 2009

[8]东海浮游介形类生态适应分析. 徐兆礼. 2007

[9]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增殖调查. 李忠义,王俊,赵振良,周军,吕振波,董婧,刘茂利,金显仕. 2012

[10]莱州湾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丰度分布周年变动. 王秀霞,左涛,吴强,陈瑞盛. 2015

[11]渤海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量变化. 单秀娟,金显仕,李忠义,陈云龙,戴芳群. 2012

[12]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渤海生态系统结构十年变化比较. 林群,金显仕,张波,郭学武. 2009

[13]渤海海冰与西伯利亚高压之间的关系及与北大西洋涛动之间的可能联系. 药蕾,苏洁. 2018

[14]渤海南部表层沉积物有孔虫埋藏群组合特征与海洋环境. 李日辉,孙荣涛,陈晓辉. 2017

[15]许氏平鲇的食物组成及其食物选择性. 张波,李忠义,金显仕. 2014

[16]捕捞和环境变化对渤海生态系统的影响. 林群,王俊,袁伟,范振华,金显仕. 2016

[17]黄河下游调水调沙与暴雨事件对营养盐输出通量的影响. 吴念,刘素美,张桂玲. 2017

[18]渤海小黄鱼摄食习性. 魏秀锦,张波,单秀娟,金显仕,任一平. 2018

[19]渤海表层沉积物中铜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段晓勇,李艳霞,印萍. 2016

[20]渤海东部与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张剑,李日辉,王中波,张训华,黄龙,孙荣涛.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