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对东北重度苏打盐碱土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顾鑫

作者: 顾鑫;任翠梅;杨丽;王丽娜;张宏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外源有机物料;风化的褐煤;重度苏打盐碱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

期刊名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ISSN: 1003-7578

年卷期: 2021 年 008 期

页码: 88-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东北重度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风化的褐煤为外源有机物料,开展室内培养试验,有机物料质量分数分别为0%(CK)、5%(C1)、10%(C2)、15%(C3)、20%(C4)、25%(C5)、30%(C6),研究有机物料添加对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总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褐煤处理>2mm、2~1mm、1~0.5mm、0.5~0.25mm团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P<0.05);<0.25mm团聚体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且随着褐煤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和>0.25mm团聚体含量(R>0.25)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C6处理MWD、GMD和R>0.25值均最大而D值最小,稳定性最高。添加褐煤显著增加了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了>0.25mm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的相对贡献率。综上,添加有机物料褐煤是增加东北重度苏打盐碱土有机碳水平,改善土壤结构及提高抗侵蚀能力的有效措施。

分类号: S152%S153.6

  • 相关文献

[1]不同年限旱砂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7

[2]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郑顺安,陈春,郑向群,李松. 2012

[3]亚热带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氮分布特征. 林诚,郑祥洲,郭宝玲,丁洪,解钰,张玉树. 2019

[4]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峻,薛永,潘剑君,郑宪清,秦秦,孙丽娟,宋科. 2018

[5]有机物料对稻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俞巧钢,杨艳,邹平,叶静,张康宁,顾国平,马军伟,符建荣. 2017

[6]长期施肥对晋东南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李建华,李华,郜春花,张强,靳东升,卢晋晶. 2018

[7]菌渣施用对柑橘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的影响. 王义祥,王峰,叶菁,黄勤楼,翁伯琦,黄毅斌. 2016

[8]有机碳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周家昊,褚军杰,孙万春,邹平,俞巧钢,马军伟,杨军. 2023

[9]长期施肥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固碳特征. 秦鱼生,陈庆瑞,陈琨,涂仕华. 2015

[10]旋耕转深松和秸秆还田增加农田土壤团聚体碳库. 田慎重,王瑜,张玉凤,边文范,董亮,罗加法,郭洪海. 2017

[11]生草栽培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王义祥,翁伯琦,黄毅斌,王成己,叶菁. 2012

[12]丘陵山地茶园土壤团聚体及其碳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王峰,王义祥,江福英,吴志丹,尤志明,张文锦,翁伯琦. 2012

[13]定位施用菌渣对稻田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的影响. 栗方亮,张青,王煌平,王利民,王秋营,罗涛. 2017

[14]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西北半干旱区小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张平良,刘晓伟,曾骏,郭天文. 2024

[15]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丰大清,刘祥臣,曹卫东. 2012

[16]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刘晓伟,曾骏,董博. 2023

[17]甘蔗种植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黄太庆,谭裕模,江泽普,邢颖,廖青,梁潘霞. 2019

[18]改良剂作用下滨海盐化潮土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马征,王学君,董晓霞,刘苹,郑福丽,沈玉文. 2020

[19]海泡石对镉污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王润珑,王农,徐应明,孙约兵. 2017

[20]膨润土对镉污染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王润珑,徐应明,李然,罗文文,孙约兵.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