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麦区41个小麦品种(系)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春鑫

作者: 李春鑫;赵明忠;韩留鹏;高崇;李正玲;王艳;昝香存;胡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黄淮麦区;品质相关基因;优质基因组合;分子标记;面筋强度;淀粉特性;面粉色泽;籽粒硬度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18-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我国黄淮麦区41个小麦品种(系)中品质基因的分布和频率,利用23个分子标记对面筋强度、淀粉特性、面粉色泽及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面筋强度相关基因Ax2*、Dx5+Dy10、Dx2+Dy12频率分别为7.32%、43.90%、56.10%;Wx(Waxy)-B1蛋白亚基基因Wx-B1b只在1份材料中出现;低黄色素含量相关基因Psy-A1b、Psy-B1b、Zds-A1a频率分别为39.02%、43.90%、51.22%,高黄色素含量相关基因Psy-A1a、Psy-B1a、Psy-B1c、Zds-A1b频率分别为60.98%、39.03%、17.07%、48.78%,Zds-D1位点均为Zds-D1b类型;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相关基因Ppo-A1b、Ppo-D1a频率分别为51.22%、60.98%;脂肪氧化酶(Lox)活性相关基因Lox-B1a、Lox-B1b频率分别为14.63%、85.37%;籽粒硬度基因(Puroindoline,Pin)的6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ina-D1a(80.48%)、Pina-D1b(19.52%)、Pinb-D1a(26.83%)、Pinb-D1b(73.17%)、Pinb-2v2(34.15%)和Pinb-2v3(65.85%)。共检测出14个品质相关优质基因和16个优质基因组合,Ax2*/Dy10+Dx5和Dy10+Dx5/Wx-B1b优质亚基基因组合分别出现在陕垦10号和郑麦366中;在所有品种中,郑0856、郑1325、郑9188、郑9062-5、郑9062-9、新麦28和西农979七个品种(系)中同时存在4个低黄色素相关优质基因,占比17.07%。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甘肃冬小麦品种(系)面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析. 杜晓霖,何瑞,展宗冰,刘风,白斌. 2024

[2]四川小麦品种淀粉特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黄色素含量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鉴定. 郑建敏,伍玲,李俊,蒲宗君,朱华忠. 2015

[3]普通小麦籽粒硬度的分子标记研究. 丁茂予,马传喜,夏先春,陈锋,司红起. 2006

[4]四川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鉴定. 郑建敏,伍玲,李俊,万洪深,杨漫宇,罗江陶,刘廷辉,杨开俊,蒲宗君. 2018

[5]我国部分审定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及基因型分析. 权威,马锦绣,华正蓉,左静红,王伟伟,王俊稳,张立平,庞斌双,赵昌平. 2023

[6]陕西小麦黄色素含量基因TaZds-A1和TaZds-D1的组成与分布. 张钰玉,张晓科,蒋雷,刘芳军,王宪国,白升升,王晓龙. 2013

[7]小麦鲜面片色泽的影响因素研究. 华为,马传喜,何中虎,司红起. 2007

[8]小麦品种面粉色泽相关PPO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窦秉德,叶建,董红梅,孙美娟,马跃,冯雪娇,朱晓滨,童婷,张瑞越,顾正中,高爱农. 2011

[9]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Glu-A3和Glu-B3位点对小麦面筋强度和烘焙特性影响. 张留臣,胡琳,余大杰,赵新西,董海滨,王根松,许为钢. 2007

[10]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评分系统的改进及应用. 程爱华,王乐凯,赵乃新,兰静,戴常军,任红波. 2002

[11]籽粒硬度puroindoline基因在混合麦中变异类型的分子检测. 高洁,郭凤芝,郭钢,李玉莲,樊庆琦,孟庆升. 2011

[12]小麦籽粒硬度研究进展. 郭世华,何中虎,马庆,王洪刚. 2005

[13]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何中虎,晏月明,庄巧生,张艳,夏先春,张勇,王德森,夏兰芹,胡英考,蔡民华,陈新民,阎俊,周阳. 2006

[14]Puroindoline b位点近等基因系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和组分及其特性的影响. 秦海霞,侯俊峰,丁会纳,夏先春,何中虎,Morris F Craig,王晨阳,马冬云. 2016

[15]近60年黄淮麦区冬小麦育种技术演变. 林作楫,揭声慧,雷振生,吴政卿,杨会民. 2012

[16]黄淮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系)1BL/1RS易位的分子检测. 王晓军,冯国华,刘东涛,王静,张会云,赵军海,陈荣振. 2008

[17]浅谈黄淮麦区小麦病害防治技术. 陈凤,樊继伟,郭明明,赵雪君,李强,孙中伟,王康君,张广旭. 2017

[18]黄淮麦区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张婷,逯腊虎,杨斌,袁凯,张伟,史晓芳. 2019

[19]基于SDS-PAGE与荧光标记检测技术的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HMW-GS组成分析. 贾琳琳,王永霞,靳晓杰. 2019

[20]黄淮麦区北片小麦穗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帅,张希兰,张娜,赵明辉,乔文臣,孙丽静,李辉,傅晓艺,何明琦,纪军,李俊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