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施用下潮土团聚体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帅

作者: 张帅;成宇阳;吴行;郑琴;王秀斌;张水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潮土;土壤团聚体;生物炭;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369-3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生物炭配施化肥对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含量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影响团聚体胞外酶活性变化的主控因素,为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微区试验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基地进行,供试土壤为石灰性潮土。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生物炭(BC)和生物炭配施化肥(BC+NPK),生物炭是以花生壳为原料高温裂解制备而成,仅在试验开始前施用一次,化肥每季均施用。试验开始于2017年小麦季,于2019年9月玉米收获后采集耕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分析各粒径团聚体MBC、MBN含量和酶活性。【结果】与CK相比,NPK处理可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BC处理可显著提高有机碳和全氮含量,BC+NPK处理则显著提高了以上各指标含量。与CK相比,BC处理显著降低了粒径2~0.25 mm团聚体MBN含量,并明显增加了该粒径的MBC/MBN值;BC+NPK处理显著增加了粒径> 2 mm和0.25~0.053 mm团聚体中MBC含量(增幅分别为59.57%和34.68%),也增加了耕层土壤、粒径> 2 mm和2~0.25 mm团聚体中MBN含量(增幅分别为17.33%、42.24%和19.28%)。与CK相比,NPK、BC和BC+NPK处理均显著增加粒径> 2 mm团聚体微生物熵,而BC和BC+NPK处理则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粒径2~0.25 mm和0.25~0.053 mm团聚体微生物熵。与CK相比,NPK和BC+NPK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粒径2~0.25 mm和0.25~0.053 mm团聚体中β-葡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α-葡糖苷酶和β-木糖苷酶活性;在粒径> 2 mm团聚体中,仅BC+NPK处理明显提高了该四种酶的活性。与CK相比,NPK和BC+NPK处理均明显提高了粒径> 2 mm团聚体中脲酶活性及粒径0.25~0.053mm团聚体中乙酰氨基葡糖苷酶活性,仅BC+NPK处理可显著提高粒径> 2 mm和0.25~0.053 mm团聚体中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团聚体酶活性变化与MBC、MBN含量以及MBC/MBN值显著相关。粒径> 2 mm团聚体中酶活性变化与微生物熵、全氮和MBC含量均显著相关,粒径2~0.25 mm团聚体中酶活性变化与MBC/MBN值显著相关,而粒径0.25~0.053 mm团聚体中酶活性变化与MBC含量显著相关。【结论】生物炭与化肥配施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存,改善土壤微环境,提升土壤质量,且生物炭添加到土壤中有较长的后效。

分类号: S154.3

  • 相关文献

[1]不同肥力潮土的酶活计量比特征及其与微生物量的关系. 张露,张水清,任科宇,李俊杰,段英华,徐明岗. 2020

[2]中药渣生物有机肥对Hg-Cd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陈芬,余高,张红丽,吴涵茜,陈容,侯建伟. 2021

[3]尾菜酵液制备及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番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品质影响. 高利娟,邹国元,丁效东,杜连凤,马茂亭,康凌云,刘静,李顺江. 2021

[4]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任顺荣,邵玉翠,高宝岩,王德芳. 2006

[5]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对华北潮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吴宪,张婷,王蕊,王欣奕,赵建宁,王丽丽,杨殿林,李刚,修伟明. 2020

[6]尿素融合葡萄糖对潮土中尿素的水解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王彬,袁亮,张水勤,林治安,赵秉强,李燕婷. 2020

[7]生物炭对潮土磷有效性、小麦产量及吸磷量的影响. 郑琴,王秀斌,宋大利,卢越,杨兰芳. 2019

[8]四种生物炭对潮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陈义轩,宋婷婷,方明,于志国,李洁,赖欣,张贵龙. 2019

[9]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对潮土CO_2释放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黄金生,刘佳,刘荣乐. 2015

[10]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对潮土 CO_2释放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黄金生,刘佳,刘荣乐. 2015

[11]秸秆、木质素及其生物炭对潮土CO2释放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黄金生2,刘佳3,刘荣乐1*. 2015

[12]生物炭对潮土土壤肥力特征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珂珂,宋晓,郭斗斗,黄绍敏,岳克,郭腾飞,张水清,岳艳军. 2022

[13]生物炭施用对华北潮土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乌英嗄,张贵龙,赖欣,刘红梅,杨殿林. 2014

[14]生物炭对潮土氨挥发及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张水清,张博,岳克,林杉,黄绍敏. 2023

[15]生物炭对东北大豆不同生育期根际黑土环境的影响. 丁俊男,王慧,李鑫,来永才,刘明. 2021

[16]秸秆生物炭与减量氮肥配施对玉米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刘慧屿,娄春荣,韩英祚,王秀娟,何志刚. 2020

[17]生物炭与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侯晓娜,李慧,朱刘兵,韩燕来,唐政,李忠芳,谭金芳,张水清. 2015

[18]生物炭施用对农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影响的整合分析. 孟艳,沈亚文,孟维伟,王旭清,李宗新,刘开昌,代红翠. 2023

[19]生物炭施用对麦田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惠超,杨卫君,宋世龙,陈雨欣,张金汕,贾永红,魏海鹏,徐万里. 2022

[20]生物炭施用对滨海盐碱土速效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李少朋,陈昢圳,周艺艺,王婧.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