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中麦175节水特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永贵

作者: 肖永贵;陈新民;李思敏;王德森;夏先春;何中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节水;稳产;生理性状;产量性状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7 年 37 卷 02 期

页码: 212-2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中麦175的节水特性,设置两组试验,第一组试验在北部冬麦区和黄淮旱肥地进行,分析不同灌溉处理下中麦175的产量表现;第二组试验将包括中麦175在内的66份品种(系)分别种植于正常灌溉和节水条件下,结合生理和产量性状,探讨中麦175高产稳产节水特性。结果表明,在北部冬麦区3个灌溉处理(分别灌水0、1和2次)下,中麦175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京冬8号;在黄淮旱肥地4个灌溉处理(分别灌水0、1、2和3次)下,中麦175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豫麦49,在1次灌水条件下,中麦175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较高的穗数和穗粒数是该品种节水稳产的主要原因。在节水条件下,66份品种(系)中中麦175产量最高,达6 222.1kg·hm-2。综合正常灌溉和节水条件下的表现,从66份供试材料中筛选出中麦175、CA1102、中麦816、CA1101和CA1060五个耐旱且高产的品种(系),这些品种(系)均表现苗期生物量高、生长势旺盛、单位面积穗数多、冠层温度低、蒸腾效率高、株高受水分胁迫影响小等特点。中麦175在节水条件下的高产稳产特性主要与其较高的苗期生物量、稳定的株高和穗数有关。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抗旱杂交谷子在敦煌极干旱地区节水效果研究(英文). 赵治海,冯小磊,史高雷,范光宇,苏旭,宋国亮,杨天育,董孔军,南宏宇. 2014

[2]春小麦重组自交系品质性状与产量、生理性状相关性分析. 马斯霜,王敬东,白海波,惠建,陈晓军,石磊,张尚沛,李树华. 2024

[3]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的研究 Ⅱ.主要生理性状及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姜健,李金泉,徐正进,张龙步,金成海. 2002

[4]春小麦灌浆期耐热相关QTL定位. 白海波,吕学莲,惠建,朱永兴,沙新玲,康学兵,董建力,李树华. 2018

[5]徐麦35丰产稳产性分析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刘静,张会云,刘东涛,王静,马红勃,冯国华. 2018

[6]洪堡村水地小麦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 刘新月. 1994

[7]衡7228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关系研究. 孟祥海,陈秀敏,马俊永,孙书娈,乔文臣,魏建伟. 2006

[8]冬小麦新品种临丰615的选育. 董哲生,李文龙. 2006

[9]小麦新品种鲁原502高产稳产性分析及其育种启示. 李新华,李鹏,高国强,张凤云,孙明柱. 2015

[10]乔李小麦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的配置及应用. 陈永杰,贾文兰. 1994

[11]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成麦202及配套栽培技术. 曾艳娟,焦宏廷,宋新敏,李继军,齐红志,李雪艳,李鸿斐. 2025

[12]高CO2浓度、干旱及其互作对不同持绿型小麦幼苗的影响. 牛胤全,史雨刚,汤小莎,晋秀娟,曹亚萍,杨进文,王曙光,孙黛珍. 2020

[13]小麦抗旱相关生理性状的QTL分析. 赵新华,张小村,李斯深,李立会,范玉顶,李瑞军. 2005

[14]冬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生理性状差异分析. 臧贺藏,王言景,张均,李丰,卢红芳,贺德先. 2018

[15]小麦品种(系)抗旱节水指标及调控机理研究. 张东旭,张俊灵,闫金龙,孙美荣,张树彬. 2017

[16]小麦灌浆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综合评价. 武仙山,昌小平,景蕊莲. 2008

[17]小麦抗旱新种质衡562性状表现及分析. 李慧敏,赵明辉,袁邵华,赵凤梧,王雪征,陈淑萍,Daniela Benedikova,Pavol Hauptvogel. 2012

[18]简易微喷灌技术及其在旱塬麦田应用研究. 牛西午,冯永平,董孟雄,董忠义,王礼,张万元. 1998

[19]旱地小麦节水高效技术. 殷复伟,郭相圣,张国华,贾曦,吴红燕. 2006

[20]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的节水效果研究. 刘梅,郝德有,陈永,曹九生,李伟,郭安强,赵轩宇,王秀果.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