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单系列玉米种的育种现状与发展方向浅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丁照华
作者: 丁照华;孟昭东;张发军;孙琦;汪黎明;穆春华;李文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鲁单系列;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2006 年 05 期
页码: 25-26
摘要: 对2001~2005年审定的鲁单系列玉米品种进行了分析,认为种质资源创新和正确的育种思路是育种成功的关键。其中,齐319l、x9801已经成为玉米育种的骨干自交系,鲁单50、鲁单981、鲁单9002等已经成为全国主推品种。并对“十一五”育种工作作了探讨。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加入WTO后辽宁省玉米育种、种业和生产发展趋势探讨. 杨镇,那桂秋,辛华军. 2003
[2]中国玉米育种发展趋势与对策. 刘孝忱,梁晓斐. 2013
[3]浅析吉林省玉米育种发展方向. 代秀云,牟丰盛,董亚琳. 2009
[4]关于法国Limagrain公司玉米育种的考察报告. 林红,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潘丽艳,金益,王振华. 2010
[5]贵州玉米育种问题的思考. 英敏,余虎. 2005
[6]杂交玉米新品种绿单50的选育与高产栽培. 张彪,陈洁,林勇,李远春. 2009
[7]宁夏玉米育种10年回顾及展望. 杨国虎,许志斌,罗湘宁. 2001
[8]极早熟玉米杂交种抗大斑病鉴定与评价. 张崎峰. 2020
[9]正确认识转基因玉米安全和种质污染问题. 景希强,丰光,于兵,陈增齐,曲继林. 2013
[10]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应用研究的初探. 张小娟,郭凤琴,郭庆瑞,殷建军,王力. 2018
[11]深粒高产、优质、多抗、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正红6号的选育研究. 柯永培,张彪,袁继超,肖小余,石海春,余学杰,孙群,赖仲铭,杨志荣. 2005
[12]玉米育种转型期种质资源的整理与利用. 李成,王瑞莲,王艺煊,陈阳,康洪彪,杨毅成,王兆娟. 2021
[13]2013—2018年全球玉米育种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齐世杰,赵静娟,郑怀国. 2020
[14]玉米品种江单6的选育. 付立新,刘畅,李春霞,龚士琛,李国良,王明泉,任洪雷,胡少新,杨剑飞,梁虹,扈光辉. 2020
[15]基于玉米50K芯片分析鲜食玉米温-热带杂种优势模式及其育种利用. 胡俏强,周玲,潘玖琴,吉善良,黄少华,周安来,孙雪花,郭华,赵涵,戴惠学. 2021
[16]玉米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田清震,谢传晓,李新海,李明顺,张世煌. 2006
[17]玉米育种效率的途径. 张润生,白永新,李鹏,张建华. 2013
[18]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郭贵青,邢荣平,焦建伟,武海丽,王文英,徐嘉,张晶晶. 2019
[19]摩擦禾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利用途径探讨. 闫彩清,董民堂,古小红,李凌雨,王学雄. 2015
[20]2013年三亚玉米育种考察报告. 张世煌.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种植密度对籽粒机收玉米'鲁单60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刘春晓;汪黎明;董瑞;刘铁山
关键词:玉米;‘鲁单608’;籽粒机收;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
-
玉米籽粒皱缩突变体sh2019的分子标记初步定位
作者:关海英;董瑞;刘铁山;刘春晓;何春梅;王娟;刘强;徐倩;张茂林;汪黎明
关键词:玉米;籽粒皱缩突变体sh2019;分子标记定位;表型分析;遗传分析
-
高粱深根基因SbDRO1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作者:曾廷儒;程文;孙琦;岳润清;李文兰;张华;高日新;张茂林
关键词:高粱;SbDRO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抗旱;拟南芥
-
负载量对‘着色香’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闫可;白瑞雯;邹利人;申海林;孙琦;温景辉
关键词:负载量;'着色香'葡萄;果实品质;贮藏营养;主成分分析
-
干旱胁迫对不同生长期不同玉米品种生长性状的影响
作者:欧文静;郭建军;刘霞;郭良海;高建胜;赵东波;郭智慧;崔慧妮;张发军;闫振伟
关键词:干旱;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
-
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自交系LG11的获得及抗性分析
作者:岳润清;李文兰;孟昭东
关键词:m2cryAb-vip3Aa;bar;转基因;玉米
-
转基因抗虫玉米LG11中m2cryAb-vip3A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分析
作者:李文兰;崔洁;李冬梅;李海涛;孟昭东;岳润清
关键词:m2cryAb-vip3A;表达模式;转基因;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