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史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方志物产知识库构建为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晨飞
作者: 徐晨飞;包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业史;数字人文;方志物产;知识库
期刊名称: 中国农史
ISSN: 1000-4459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40-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SCI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传统人文学科研究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计算机技术与数据科学的介入为人文学科带来了"数字人文"研究的新理念与新范式,作为支撑数字人文研究活动的基础设施也正在全球范围开始建立与使用。农史研究具有较明显的跨学科特征,通过文献调研与分析,提出应建设面向农史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以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特藏文献资源《方志物产》为例,从数字化、数据化、知识化、平台化这四个阶段阐述方志物产知识库构建的思路以及深度利用的场景,以期以此为标志开启面向农史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篇章。
分类号: S-09`K29
- 相关文献
[1]基于关联数据的方志物产史料语义化知识组织研究. 徐晨飞,包平,张惠敏,姜霖. 2020
[2]基于深度学习的方志物产资料实体自动识别模型构建研究. 徐晨飞,叶海影,包平. 2020
[3]元数据方法在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应用探索——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例. 胡以涛,惠富平. 2019
[4]基于《方志物产》的物产分类体系智能化研究——以《方志物产》山西分卷为例. 李娜,包平. 2016
[5]方志类古籍中物产名与别名关系的可视化——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视角. 李娜,包平. 2017
[6]创新人文研究范式的数字人文——基于数字人文在史学研究领域应用渗透的文献考察. 陈海珠,包平. 2017
[7]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缘起及其动因探析. 刘启振,王思明,胡以涛. 2016
[8]李约瑟与中国农史学家——谨以此文纪念李约瑟先生诞辰110周年. 王思明. 2010
[9]评《中国古代粟作史》——兼及作物史研究展望. 李昕升,王思明. 2015
[10]外来作物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王思明. 2018
[11]万国鼎先生:中国农史事业的开创者. 王思明,陈明. 2017
[12]中国农业史的起点与农业对草地农业系统的回归——有关我国农业起源的浅议. 任继周. 2004
[13]西瓜的起源及其在全球的传播. 刘启振,王思明. 2020
[14]体系创新独树一帜——喜读《稼穑要略》. 王永厚. 2007
[15]体系创新 独树一帜——喜读《稼穑要略》. 王永厚. 2007
[16]传统农具洋洋大观——评《中国农具发展史》. 王永厚. 2005
[17]郁金香标准化栽培专家系统应用开发. 张海清,杨宝祝,赵梁军. 2002
[18]鱼病诊断与鱼病诊断专家系统设计. 丁文,牛艳刚. 2003
[19]月季标准化栽培专家系统应用开发(RCES). 张海清,杨宝祝,赵梁军. 2003
[20]猪病诊治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胡为群,王一成,祝利莉,郑可锋,叶少挺,朱旭斌.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市场需求、文化选择与技术革新:14-17世纪蓝靛在中国的发展
作者:王颖;包平
关键词:消费市场;文化认同;制靛染色技术;蓝靛生产
-
1905-1945年东北大田作物种植格局变迁研究
作者:朱星宇;包平
关键词:近代;东北地区;大田作物;种植格局
-
近代以降(1905-1955)方志视角下的知识需求与服务选项演进
作者:朱星宇;包平
关键词:近代;方志;知识需求;服务选项
-
试论东北稻作发展: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
作者:芮琦家;包平
关键词:东北稻作;伪满洲国;新中国
-
基于关联数据的方志物产史料语义化知识组织研究
作者:徐晨飞;包平;张惠敏;姜霖
关键词:方志物产;语义;关联数据;本体;知识组织;数字人文
-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志物产资料实体自动识别模型构建研究
作者:徐晨飞;叶海影;包平
关键词:深度学习;方志物产;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构建;数字人文
-
近代中国农业领域科研合作网络分析
作者:陈海珠;李树青;汪圣忠;包平
关键词:合著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科研合作网络;信息可视化;近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