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像光谱仪的冬小麦苗期冠层叶绿素密度监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谭海珍

作者: 谭海珍;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高世菊;明博;于青;赖军臣;刘国庆;汤秋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苗期;冠层;叶绿素密度;MSI200型成像光谱仪;ASD Fieldspc FR2500型非成像地物光谱仪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8 年 34 卷 10 期

页码: 1812-18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自主研发的MSI200型成像光谱仪对冬小麦苗期叶绿素密度进行遥感监测,并与ASD Fieldspc FR2500型非成像地物光谱仪测定数据相比。结果表明,两种仪器所得R720、FD660、FD550、TCARI、GNDVI、PPR(550,450)、NRI等光谱特征参量均与叶绿素密度显著相关,拟合度较高,说明MSI200型成像光谱仪测定的作物光谱数据是可靠的。对筛选出的模型进行检验,ASD Fieldspc FR2500模型的预测精度达86.61%~ 92.79%,MSI200达91.26%~95.54%,其中PPR对叶绿素密度预测精度最高,RMSE分别为0.8391和0.0979。与传统非成像地物光谱仪相比,成像光谱仪能够提取纯冠层光谱信息,所得模型精度高、误差小,筛选的植被指数和特征波段对于航天、航空遥感器的定标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灌水方式和灌溉量对冬小麦根冠结构的影响. 吕丽华,李谦,董志强,张丽华,梁双波,贾秀领,姚海坡. 2014

[2]冬小麦生长期土壤耕层温湿度和地表、冠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陈晓萍,曹雪仙,陈文伟,唐旭. 2022

[3]不同氮营养冬小麦冠层光谱红边特征分析. 胡昊,白由路,杨俐苹,卢艳丽,王磊,王贺,孔庆波. 2009

[4]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冬小麦根冠生长的影响. 杨贵羽,罗远培,李保国,刘晓英. 2003

[5]新疆冬小麦品种苗期磷效率差异研究. 周广威,张少民. 2020

[6]新疆冬小麦选育品种苗期耐盐性鉴定. 马艳明,刘敏,冯魁,颜国荣,王莉,肖菁,刘宁. 2017

[7]基于可见光图像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冬小麦苗期长势参数估算. 马浚诚,刘红杰,郑飞翔,杜克明,张领先,胡新,孙忠富. 2019

[8]冬小麦新品种陇鉴9828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虎梦霞,王万军,曹世勤,贾秋珍,张勃,黄瑾,孙振宇,李玲. 2024

[9]不同年代冬小麦抗旱品种苗期性状的演变. 景蕊莲,昌小平,吴志明. 1996

[10]氮硫交互作用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宝存,孙明德,吴静,黄德明. 2002

[11]可见光光谱的冬小麦苗期地上生物量估算. 张领先,陈运强,李云霞,马浚诚,杜克明,郑飞翔,孙忠富. 2019

[12]不同灌水方式对小麦根系、光合及品质的影响.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 2016

[13]基于多角度成像数据的大豆冠层叶绿素密度反演. 张东彦,Coburn Craig,赵晋陵,王秀,王之杰,梁栋. 2013

[14]砂姜黑土小麦根系性状与冠层光合对不同灌水方式的响应.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李玮,陈欢. 2015

[15]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钱益亮. 2015

[16]旱稻三交育种研究. 马铭泽,徐德芳,曹少鲲. 2011

[17]不同氮量和密度对吉单96冠层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杨粉团,曹庆军,李贺,曹欣欣,李刚,于洪浩,姜晓莉,孔凡丽. 2019

[18]覆膜旱植对超级杂交稻冠层生理特性的影响. 瞿华香,赵萍,刘洋. 2016

[19]不同密度和栽插苗数对水稻冠层和产量的影响. 青先国,艾治勇. 2013

[20]重茬对大豆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李志刚,董丽杰,宋书宏,谢甫绨.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