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平原冬小麦不同品种根系生长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邱新强

作者: 邱新强;高阳;李新强;黄玲;段爱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根管;品种;冬小麦;根系发育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2 年 23 卷 07 期

页码: 1832-18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择黄淮平原地区当前主推品种郑麦9023,以及早期引进品种阿勃和丰产3号为材料,利用微根管技术,研究冬小麦活根长和根直径径级的分布动态,以及以活根长为基础的净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直径为0.05~0.25mm的细根是冬小麦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根直径≤0.5mm的细根占活根长的98%以上;冬小麦的平均根直径随着生育进程不断变化,其变化范围为0.15~0.22mm,不同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活根长与根尖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根尖数是活根长增加的主导因素;返青期到拔节期是冬小麦根系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阿勃和丰产3号具有较长时期的根系增长活力,郑麦9023自拔节期以后根直径≥0.1mm的细根根尖数占总根尖数的比例有所上升,这有利于提高生育后期根系抗性和保证根系活性稳定,以满足籽粒灌浆的需要.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应用Minirhizotrons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根系的生长动态. 邱新强,高阳,段爱旺,黄玲,李迎,孙景生,王景雷. 2011

[2]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动态及产量对不同氮源配施的响应. 熊淑萍,王小纯,李春明,马新明,杜少勇,张营武,蔺世召. 2011

[3]冬小麦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 邱新强,高阳,黄玲,李新强,孙景生,段爱旺. 2013

[4]灌溉条件下覆膜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抗倒性状的影响. 蔡永强,牛新胜,焦小强,程亮,刘全清,申建波,张宏彦. 2014

[5]垄作栽培对冬小麦根系及其发育环境的影响. 郑飞,孙向辉,邵运辉,任中信. 2005

[6]根际微生物对冬小麦根系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王占武,李晓芝,刘彦利. 2000

[7]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赵锋,张卫建,章秀福,王丹英,徐春梅. 2011

[8]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赵锋,张卫建,章秀福,王丹英,徐春梅. 2012

[9]运用微根管技术研究草地植物细根的进展. 牛学礼,南志标. 2017

[10]增施有机肥改善黑土物理特性与促进玉米根系生长的效果. 槐圣昌,刘玲玲,汝甲荣,闫志浩,王瑾瑜,王士超,邢婷婷,武红亮,卢昌艾,孙继英. 2020

[11]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及其品种间的差异. 武慧斌,宋正国,沈跃,唐世荣,刘仲齐. 2014

[12]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差异及对供水的反应. 赵洪亮,马瑞昆,贾秀领,侯立白,刘恩才. 2009

[13]不同生态条件下品种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美微,谢旭东,王晨阳,马耕,卢红芳,周国勤,谢迎新,马冬云. 2016

[14]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 时晓伟,冯刚,胡云霖,夏时云,石斯发,张起军,王建贺,肖建国,王继忠. 2004

[15]滴灌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 薛丽华,胡锐,赛力汗,雷钧杰,乔旭,陈兴武. 2013

[16]陇东地区13个旱地冬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田斌,倪胜利,李兴茂. 2019

[17]甘肃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周刚,张文涛,鲁清林,白玉龙,汪恒兴,张耀辉,张礼军. 2019

[18]兰天系列抗条锈矮秆丰产冬小麦新品种的育成. 王晓旭,鲁清林,张礼军,白玉龙. 2019

[19]北疆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耐旱性研究. 阿布都瓦斯提·买买提,雷钧杰,张永强. 2019

[20]新疆冬小麦品种苗期磷效率差异研究. 周广威,张少民.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