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突变体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机理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向太和

作者: 向太和;杨剑波;黄大年

作者机构: 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突变体;苯达松;敏感致死;机理

期刊名称: 农药

ISSN: 1006-0413

年卷期: 2004 年 43 卷 05 期

页码: 217-220+2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两个水稻突变体农林 8m和 80 77S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生理和遗传规律 ,综述了其对苯达松敏感致死的分子机理。普通水稻品种具有对苯达松抗性是由于苯达松在普通水稻品种细胞中被羟基化 ,并最终被代谢为对植物无毒性的 6 OH 葡萄糖苷苯达松和 8 OH 葡萄糖苷苯达松。普通水稻品种具有的苯达松抗性基因可能是编码与苯达松羟基化相关的某种P4 5 0酶 ,或者编码某种参于解毒的受体蛋白 ,而苯达松本身对P4 5 0酶和受体蛋白有诱导和激活作用 ;此外 ,苯达松抗性基因也可能是一种催化羟基化苯达松与葡萄糖缀合、同淀粉合成酶相似的缀合酶基因 ,而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表现出对苯达松敏感致死是由于γ 射线导致上述与苯达松解毒相关的酶活性丧失所致。

分类号: TQ457.2

  • 相关文献

[1]稻田恶性杂草除草剂37.5%苯·二甲水剂的研制. 于文全. 2004

[2]温度对水稻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药效的影响. 王云生,吴义林,张德文,王纯阳,朱启升,杨剑波. 2009

[3]适用于水稻微粒体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及苯达松抗性相关蛋白的初步分析. 王云生,陆徐忠,王智勇,宋丰顺,李莉,杨剑波. 2007

[4]水稻及其敏感突变体苯达松抗性的生理生化差异研究(英文). 王云生,陆徐忠,孙明娜,宋丰顺,李莉,高同春,杨剑波. 2008

[5]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李敏,张洪程,李国业,魏海燕,殷春渊,马群,杨雄. 2011

[6]蛋白质影响水稻米饭食味品质的机理. 谢黎虹,罗炬,唐绍清,陈能,焦桂爱,邵高能,魏祥进,胡培松. 2013

[7]铁的生理功能与富铁水稻的研究进展. 刘凯,张祥喜,魏本华,罗林广. 2008

[8]施肥调控水稻镉污染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张燕,王宏航,黄奇娜,俞林飞,邵国胜,江建锋. 2022

[9]水稻合理密植及其优质高产机理研究进展. 林洪鑫,肖运萍,袁展汽,刘仁根,汪瑞清. 2011

[10]水稻分蘖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周劲松,梁国华. 2006

[11]植物根负向光性反应. 陈娟,王忠,孔妤,顾蕴洁,莫亿伟,蔡唱,孙鉴坤. 2009

[12]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刘学,欧阳由男,王会民,朱练峰,禹盛苗,金千瑜. 2009

[13]稻谷耐储藏性的研究概况. 王记林,余丽琴,黎毛毛,熊玉珍,饶淑芳. 2010

[14]水稻9311及其突变体响应白叶枯病菌的活性氧变化. 王涛,胡海涛,张小明,王长春,张维林,严成其,杨玲. 2014

[15]水稻辐射诱变突变体的种子蛋白质成分分析. 卢夏茹,李阳生,韦双双,袁潜华,马启林. 2015

[16]AsA-GSH循环对水稻突变体耐汞性的作用. 曾斌,王飞娟,朱诚,孙宗修. 2008

[17]水稻强优势恢复系9311粒重的诱变改良. 陈忠明,王秀娥. 2005

[18]水稻辐射诱变突变体的种子蛋白质成分分析. 卢夏茹,李阳生,韦双双,袁潜华,马启林. 2014

[19]水稻93-11 EMS诱导突变体的分离与鉴定. 陈忠明,王秀娥,赵彦,张清平,王海燕. 2004

[20]一个水稻显性矮秆突变体的遗传特性与降株高能力. 刘凯,王爱民,严国红,唐红生,孙明法.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