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株高和抽穗期QTL定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谭禄宾

作者: 谭禄宾;张培江;付永彩;刘凤霞;王象坤;孙传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亚洲栽培稻;株高;抽穗期;QTL;高代回交群体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0379-4172

年卷期: 2004 年 31 卷 10 期

页码: 1123-1128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在特青的遗传背景下构建了一套BC3 高代回交群体。利用 117个SSR标记分析 383个BC3 F2 株系的基因型 ,采用单标记分析法对控制元江普野株高和抽穗期的QTL进行分析。在北京和合肥两个地点试验结果表明 ,控制株高的QTL分布在第 1染色体上 ,在RM 10 4附近有一个QTL ,与sd 1位置相当 ,其对表现型变异的贡献率在两个地点分别为 2 7%和 2 8% ,其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2 6 2 4cm和 2 6 2 8cm,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显著提高回交群体的株高 ;在第 1、3、7、8、11染色体共检测到 6个控制抽穗期QTL ,其中第 8染色体RM 2 5附近控制抽穗期的QTL在两个地点的贡献率分别为 13%和 15 % ,加性效应值为 4 6 0d和 3 6 5d ,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使回交群体抽穗期延迟

分类号: S511.9

  • 相关文献

[1]利用水稻MAGIC群体关联定位抽穗期和株高QTL. 申聪聪,朱亚军,陈凯,陈慧珍,吴志超,孟丽君,徐建龙. 2017

[2]水稻籼粳分化研究进展. 陈雨,潘大建,曲延英,范芝兰,陈建酉,李晨. 2007

[3]普通野生稻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邓伟,陈赟娟,李荣波. 2011

[4]水稻广亲和基因S5-n的功能标记开发及其应用. 杨杰,王军,曹卿,陈志德,仲维功. 2009

[5]用SSR标记比较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朱作峰,孙传清,付永彩,张培江,王象坤. 2002

[6]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 . 2006

[7]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种质资源中Hsp101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刘悦,江立群,吕树伟,孙炳蕊,李晨,刘清,于航. 2024

[8]利用水稻F_2群体对其抽穗期和株高的QTL定位. 侯磊磊,王付华,尹海庆,王生轩,陈献功,王越涛,孙建军,白涛. 2012

[9]利用双向导入系解析水稻抽穗期和株高QTL及其与环境互作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 王韵,程立锐,孙勇,周政,朱苓华,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2009

[10]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类型的分析. 闫双勇,智庆文,刘欣洁,张红伟,谭振波,李仕贵. 2004

[11]三交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徐寿昌,熊伟,徐华德,方又平,余玉东,尹建华. 2002

[12]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株高与抽穗期的QTL比较分析. 冯跃,翟荣荣,曹立勇,林泽川,魏兴华,程式华. 2011

[13]籼稻不同定位群体抽穗期和株高的QTL比较研究. 张振华,郭梁,朱玉君,樊叶杨,庄杰云. 2011

[14]超级稻协优9308根系相关性状QTLs的精细定位. 王会民. 2013

[15]小麦挑旗期和抽穗期的QTL分析. 王丽辉,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田再民,李国婧. 2008

[16]水稻显性感光抑制基因Su-E1(t)的定位及遗传分析. 周振玲,孙志广,徐卫平,徐艳,杨波,刘艳,王宝祥,江玲,徐大勇. 2020

[17]基于SLAF_seq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水稻抽穗期QTLs. 姜雪,龙武华,彭强,张习春,刘雪薇,张大双,宫彦龙,张玉珊,朱速松. 2018

[18]控制水稻品种Koshihikari抽穗期的数量性状位点. 张永生,江玲,刘喜,陈亮明,刘世家,翟虎渠,万建民. 2008

[19]普通小麦(T.aestivum L.)不同作图群体抽穗期QTL分析. 宋彦霞,景蕊莲,霍纳新,任正隆,贾继增. 2006

[20]小麦抽穗和开花期相关QTL定位与分析. 王克森,董爽爽,李法计,郭军,台述强,王利彬,程敦公,穆平,刘建军,李豪圣,赵振东,曹新有,张玉梅.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